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实际情况,以“三诉三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难诉合办)工作法破题,探索出“12345热线+网格+联合调度”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工作机制
锚定纵向到底,建立五级贯通的组织架构。构建“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县(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协调专班(党建办)—村(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组织”五级组织架构。加强市、县(区)两级党委对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锚定横向到边,构建市域一体的“1+3+N”基层治理调度体系。“1”是拿出10个市直事业编制,成立1个市委社会工作部下属事业单位基层治理市区联合调度中心,承担12345热线管理职能,直接受理城区、矿区、高新区的疑难复杂诉求,发挥接诉即办调度中心作用。“3”是拿出21个县(区)事业编制,在平定县、盂县、郊区三个县(区)的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下成立基层治理调度中心,发挥接诉即办县(区)调度作用,受理本区域群众和基层单位诉求。“N”是派单延伸至体制内外多方主体,实现全市“块”上的6个县(区)、“条”上的职能部门、“面”上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全覆盖,打造全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做强热线,实现接诉即办
提升热线办理质效。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12345热线工作后,不仅重视“接”的畅通,更重视“办”的优质,持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对全市17个非紧急类热线进行归类并整合,以数字赋能治理能力的提升。更新事项派单目录,建立工单分级响应和限时办理机制,夜间增派值班人员,实现“7×24小时”人工接听和派单,打造“不打烊”的暖心热线,确保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结。
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市委社会工作部结合部门职能业务,增设货车司机权益诉求专席和暖“新”解忧服务专席。实施“双推送”机制,对属事工单直接分派至职能部门,对属地工单同步推送行业主管部门,既强化属事责任,又加强行业指导,实现条块结合、协同处置。
强化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将工单转办范围扩大,将党政机关、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网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全部纳入工单办理范畴,形成办理居民诉求的治理合力。今年,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9.6万余件,转办工单办结率达99.27%,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做优网格,实现未诉先办
乡镇层面,夯实基础。为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乡镇(街道)严格执行履职事项清单,在乡镇(街道)党建办设置社会工作专岗,用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村(社区)、小区(网格)的能力。
社区层面,建强队伍。持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效打通“微网格长(员)—全科网格员—社区‘两委’成员—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全链条晋升渠道,实现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待遇全覆盖。组织开展阳泉市首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竞赛,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1408人,持证率居全省前列。建立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议事协商机制,构建三方联系协调、定期交流、联合服务工作运行模式。推行“四事分办”举措,推动个人的事自主办、社区的事协商办、部门的事专业办、疑难的事会商办。今年,已累计帮助居民解决“个事”6317件、议定社区“社事”2731件、转发部门“专事”1004件、协调会商“难事”265件。
网格层面,拓展服务。探索开展“三化两改一提升”行动,落实“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阵地最大化,功能布局最优化”要求。截至目前,压缩办公区域1.9万平方米,盘活新增便民惠民空间2.71万平方米;改进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推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除社区“两委”成员和值守人员外,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并承担网格员职责,面对面发现群众需求,点对点解决群众诉求,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开展就业、养老、医疗、托幼等服务,加强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
做实联合调度,实现难诉合办
创新联合调度。针对市辖区功能不全、调度困难的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设立市基层治理市区联合调度中心,组建15人“市级工作专班+3个区工作专班”的常驻队伍,通过集中办公、统一研判、统一调度、统一考核,规范接派调度、调查核实、回访反馈、综合评价等工作流程,健全“接、判、办、评、用”五步全周期闭环工作机制,高效解决社区“办不了、办不好”的难事。
健全会商机制。针对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问题,在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下,建立市区基层治理三级会商协调机制。市级层面由市委副书记任总召集人,市委组织部部长和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市召集人;区级层面由区委副书记任总召集人,区委组织部部长和区政府副区长任区召集人。涉及县(区)多部门的问题启动一级会商,涉及市区两级的问题启动二级会商,疑难复杂事项问题启动三级会商,其中重大事项经市委党建引领协调机制同意后,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
提升解难实效。开展联合调度以来,解决问题的质效显著提高。比如,位于城区、郊区、高新区交界地带的城区东沟社区4栋居民楼供水管道损坏,导致86户居民自来水停供,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由于地界交错、责任难定,几经调解没能解决。启动会商机制后,市委副书记亲自调度推动,高效解决这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市区联合调度中心已解决复杂疑难事项62件,县(区)协调处理难事138件,将“揪心事”变为“暖心事”。
阳泉市为进一步抓好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正在建设市社会治理中心,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信访局、市12345热线等23家单位将以派驻、常驻、轮驻的形式联合办公,打造集服务热线、矛盾调处、信访受理等基层治理服务于一体的治理综合体,实现为民服务“一站式解决、最多跑一地”的目标。
(山西省阳泉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