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近年来,黑龙江省黑河市围绕破解边境地区“地广人稀、治理半径大”“跨境事务多、协同要求高”“民生服务半径长、精准度待提升”等难题,聚焦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以下简称“三化”)治理实践,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科技赋能的治理体系,实现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单向管理向多方共治、从传统服务向智能精准的转变。
以全覆盖网格化筑牢治理根基
针对边境村(社区)地域广、人口散、事务杂等特点,黑河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加强网格化管理,实现“边境事务有人管、群众诉求有人应”。
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市委—县(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小区(居民区)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六级联动党组织链条,边境村(社区)网格党组织组建率达100%。
筑牢根基,完善制度保障。出台《黑河市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条例》,制定《黑河市关于实施“红网领航”工程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在边境防控方面,明确网格员需承担界碑周边环境维护、边境设施安全巡查等职责,筑牢国门第一道防线。在民生服务方面,细化网格员为边境群众代办证件、代购生活物资、协调医疗资源等具体服务事项,让群众感受到贴心关怀。在矛盾调解方面,规范网格员排查邻里纠纷、跨境务工矛盾、资源使用争议等问题的流程,明确“发现—上报—分流—调处—反馈”的闭环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精准赋能,提升治理效能。聚焦基层重点需求,将安全生产、生态保护、边境风险排查、跨境矛盾预警等纳入网格员职责,实现“地上有格、格里有人、肩上有责、事有人办”。强化网格员保障,部分县区将网格员补贴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两倍以上,吸引优秀人才扎根边境。推动部门力量下沉,协调30家市直部门795名专职网格员下沉网格,形成“巡查—报送—流转—处理—回访”全周期工作闭环,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以全方位社会化凝聚治理合力
立足村(社区)“军民共居、多民族聚居”的特点,黑河市构建“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多方联动”的社会化治理格局,让“守边、护边、兴边”成为全民行动。
激活群众自治,夯实治理内生动力。全市所有边境村均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自觉参与巡边、维护边境设施”纳入规约内容。建立“1+10+N”联系机制,边境村(社区)党支部1名支委联系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5至10户群众,通过不定期走访、线上沟通,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搭建议事协商平台,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组长、“五老”(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为主体,围绕边境村基础设施改造、跨境文化交流活动等内容开展议事协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深化多方联动,构建协同治理格局。在边境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警务区149个,开展联合巡边,形成守边护边合力,筑牢边境安全防线。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全市培育边境村(社区)相关社工服务机构27个、志愿服务组织3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64支,建成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站、社会工作站41个。针对边境多民族聚居特点,打造“红石榴之家”11个,提供双语服务、民族文化交流等特色服务。壮大志愿力量,市区两级15.4万名志愿者参与边境村(社区)“文明创建、跨境便民服务、边境环境整治”等活动,群防群治力量覆盖所有边境村(社区)。
建强骨干队伍,激活治理“人才引擎”。加强抵边村(社区)阵地、经费和人员待遇的基础保障。着力建强边境地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开展“薪火培育”行动,为边境村培育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701人,其中致富带头人占42.1%。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村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为边境村择岗选派432名驻村干部,持续为边境一线注入源头活水。
以全过程智能化提升服务精度
针对边境村(社区)办事不便、信息传递慢、响应不及时等痛点,黑河市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构建全域覆盖、精准高效的智能化治理体系。
打造“一网通”治理平台,实现边境事务高效办。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综治信息平台、12345市长热线、“我的黑河”APP等渠道,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对所有边境村(社区)网格进行统一编码,将网格信息、人口数据、边境事务等上传至平台,实现边境风险预警、民生诉求上报、跨部门协同全程线上流转。
推进“线上办”政务服务,实现边境群众“少跑腿”。建设线下便民网络,在边境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点,整合社保、低保、司法等办事窗口,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开发线上服务载体,推出“我的黑河”APP及微信小程序,上线边境村(社区)高频需求事项75大类12548项,实现“不见面审批”。针对边境群众特殊需求,开展“流动政务车”下乡服务,每月进驻偏远村屯办理证件、政策咨询等业务。建立“双语导办”团队,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跨越语言障碍,让线上线下服务更贴心。
构建智慧化巡防体系,实现守边意识深扎根。结合警地党组织共创平安边境活动,党支部统筹派出所民警、村干部、民兵、护边员等力量组建智能巡防队伍,党员护边员借助智能定位、移动巡更等技术,每月开展边境线智能巡逻,打造“人防+技防”融合的智慧防控网络。
(作者系黑龙江省黑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