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聚焦“锋尚鼓楼”品牌建设,通过建强组织、优化阵地、凝聚力量等举措,开展“锋尚鼓楼、暖蜂聚新”系列活动,持续为暖心鼓楼提升温度,实现“新”服务与“新”治理的双向奔赴。
建强“锋尚”组织体系
筑牢红色根基
鼓楼区着力健全新兴领域党组织领导架构,让工作做得实、资源盘得活。建立“1+23+6”“两新”工委工作架构,即由“两新”工委牵头,23家成员单位、6家行业党委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制定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实施方案,依托每季度工委会议机制,做好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跟踪指导。全面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摸清企业基本情况、职工信息、党员和党组织状况“三个底数”,通过楼宇联合、街区联动等,持续扩大组织覆盖。坚持组建与规范同步,制定新成立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十学十看”清单,绘制“开放式党组织”活动阵地红色地图,打造一条学习线路(家门口的“锋尚打卡点”)和一个志愿空间(“锋尚服务点”)。
去年以来,鼓楼区落实新兴领域“三计划一行动”(红心铸魂、红标提质、红基保障计划和新兴向荣四力行动)工作部署,重点强化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工作,出台建强基层站点、打造综合服务载体、支持技能提升等“锋尚鼓楼”关爱凝聚十项举措,建立健全直接联系制度,区、街道和行业党委联动开展走访调研,精准掌握一线情况。
鼓楼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两新”工委直属新就业群体综合党支部,对来自不同领域、表现优秀的新就业群体党员代表提级管理。党员网约配送员唐文便是其中一员。“在党组织和身边党员的‘锋尚’力量帮助下,我从一名普通网约配送员一步步成长为站长。”唐文表示。
升级“锋尚”服务阵地
传递城市温度
“我是暖‘蜂’商家,我承诺……我是文明小‘蜂’,我践行……”在鼓楼吾悦广场“红五月”驿站,网约配送员小刘指着墙上的鼓楼区“友好宁城·暖蜂商圈”公约说,“有了这份‘暖蜂公约’,商户和顾客比原来更体谅我们了。”鼓楼爱心商家发出倡议,向骑手传递友善,小哥热情回应,服务驿站成为关爱凝聚的信息传递空间。
送餐间隙在此短暂休憩,小刘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便利:“在这里,我们感到自己也是商圈发展的参与者。”在驿站“新力量笑脸墙”上,照片中的小刘笑容灿烂,“这里不只是休息空间,更让我们有了归属感。”
为做实关心关爱工作,鼓楼区动态升级“金陵汇”等52处“宁小蜂”驿站,融合资源建设多元服务载体。积极打造区级“蜂调语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室,开通绿色通道,擦亮法律援助品牌,推动新业态劳动争议源头治理,为新就业群体筑起坚实的权益“防护墙”。
近日,“心启新业”新就业群体心理关爱公益行在鼓楼区启动。鼓楼区携手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专业心理服务师资力量,首批推出5家“新就业群体心理关爱驿站”,选聘一批“心理气象站站员”定期走进驿站开展咨询服务,并将优质心理关爱课程送进站点、送进平台,打造有温度、有力量、有陪伴的城市精神家园。
做好力所能及小事
对接社区治理大事
快递员刘运雪日常穿梭于挹江门街道钟阜路社区,是社区居民们的“熟人”。他发起成立的“挹小蜂”义工队,从最初的6人逐渐壮大到20余人。队员们及时发现卫生安全隐患、关注独居老人、随手清理垃圾杂物、捡拾失物、提醒骑行出入的人佩戴头盔……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精准对接了社区治理的“大事”。
“锋尚鼓楼”品牌,紧密连接着党组织的赋能关爱与新就业群体的担当回馈。全区以“双借力双助力”为目标,将单向关爱升级为双向互动,开展“‘新’力量·锋尚行”系列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挹小蜂”“乘风者”“蓝朋友”等7支志愿服务队,选聘流动网格员、小区“新”管家、助老送餐员等220余人,目前已通过“随手拍、马上报”活动收集问题300余条。
(本报通讯员 刘成义 贾然)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