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高效能治理是每座城市必答的命题,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以“变”为笔,绘就治理创新图景,以“不变”为魂,筑牢民生根基,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蹚出一条数治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治理“守根本、谋创新”的深层逻辑。
“变”的是方法迭代创新
“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破“有形”边界,立“服务”网络。永城市勇于打破传统“以行政区划为唯一标尺划片”的壁垒,构建差异化治理网络。城市网格有机结合社区行政分割,精细至楼院单元,每格覆盖300~500户;农村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单元;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设立专属网格。全市划分网格3824个,形成纵贯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治理网络。通过党建引领,配齐建强网格队伍,明确职责清单。组建起一支由1415名网格长、3507名专职网格员和4607名兼职网格员组成的基层治理力量,切实将基层治理“每根线”穿入“服务绣花针”,夯实精细化服务治理的初心根基。
破“独奏”格局,立“交响”合力。积极推动治理模式从部门“单向发力”向多方主体“协同共治”转变,组织16个重点领域的37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办、综治中心矛盾调解、消防救援隐患排查等职能全面融入网格体系,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通过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信息互通、问题联处、执法协同。积极引导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等群体担任网格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创新吸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移动网格员”,充分发挥其走街串巷优势,成为城市运行的“流动探头”和风险预警的“平安哨兵”。
破“被动”应对,立“预见”先手。坚持以数智驱动治理模式转型,开发风险感知预警处置平台,整合18类信息源基础数据,设置65项风险场景,构建8个“感知风险、秒级预警”可自定义数据分析模型,通过业务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视化风险画像,实现风险态势的实时感知与主动提示。同时对风险预测结果进行智能评估,形成“红、橙、黄、蓝”四级预警,通过事件分析,实时派单,切实把问题预警在早期、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变”的是科技迭代升级
“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治理情怀
破“铁脚板”囿限,立“大数据”通途。以综治平台为基座,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总客服”,全面整合数据资源与基层治理信息,打造集约高效一体化治理平台。精准对标省委16个专项行动,同步设置对应模块,系统归集全域人口、房屋、设施等基础数据,接入公安、信访、应急等37个部门平台数据242.9万条,实现跨系统集成、多维度融合、智能化衍生的突破性进展。依托平台构建数据贯通机制,推动数据精准实时分解至乡级平台,进一步分解至村级,实现对网格员的精准提示与任务引导,全面提升风险预警与问题处置效能。
破“跑断腿”难题,立“点一点”高效。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前哨探头”,承担信息采集、问题发现、事件上报等关键职责,聚焦重点领域,通过平台移动终端实时完成“拍照+定位+描述+上报”,系统分派至责任部门,网格员跟进处置、核查反馈,推动问题在萌芽阶段化解。聚焦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痛点,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依托平台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组织网格员提供上门代办服务,有效弥合“数字鸿沟”。截至目前,累计上报事件10万余件,办结率99.38%,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破“经验型”判断,立“数据化”决策。构建“数据驱动、科学精准”决策新模式,建立“民生需求分析库”,系统归集分析群众诉求、办事记录、网格巡查等信息,自动生成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民生需求热力图,为公共政策制定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有效提升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精度与政策响应效能。比如,茴村镇国省道平交路口存在交通安全事故多发频发问题,平台感知并输出预警分析,提出处置建议,派单交警部门推进整改,使该区域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数据化决策在风险防控与问题解决中的实效充分显现。
“变”的是效能持续提升
“不变”的是公平正义的价值根基
破“模糊”标尺,立“精准”体系。着力构建内外结合、科学量化精准评价体系,组建联合督办小组统筹内部评价考核工作,将事项办结率、响应时效、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网格员考核体系;对超期未办、进展缓慢事项实行“必督”,对履职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以刚性约束压实责任、倒逼效能提升。同步健全多方参与的外部响应评价机制,引入群众、基层及第三方多方评价主体,围绕满意度、办理效率、解决效果等维度对办结事项进行多角度评估,以外部评价检验实效、优化服务。通过“内部考核促提升、外部评价验成效”双轮驱动,推动基层治理从“做了算”向“做好了算”转变。
破“层级”阻滞,立“扁平”响应。着力构建“街乡吹哨—中心派单—部门接单—限时办结—结果反馈”的接诉即办扁平化响应机制,智能分析上报事件基础信息,精准指派责任部门,有效规避多头派单、职责交叉等问题。建立分级分类处置标准,明确一般事项24小时内响应处置,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处置解决,重大隐患直报主要领导启动应急响应,确保问题快速精准化解。平台对事件流转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追踪,设置智能超时预警机制,对未及时响应或处置不力的情况推送预警信息,同步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及分管领导,形成“信息直达、指令直通、处置高效、问责有据”的完整响应闭环。
破“内部”循环,立“阳光”监督。全面推行“扫码监督、全民参与”阳光治理模式,在政务服务窗口、村(社区)公告栏、执法执勤点等公共场所设置监督二维码,群众可随时扫码自主上报事件、评价服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信息实时录入平台,系统自动生成督办工单,杜绝监督“走过场”。平台运行以来,累计上报各类意见建议2110条,经职能部门研判论证后采纳1680条,已推动6项便民举措落地,解决群众身边问题230余件。
(作者系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贾缘顺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