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发力”锻造过硬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

编者按:

在祖国北疆的翠色林海间,黑龙江省伊春市正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为纽带,织就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温情网络。在这里,各类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如红松般扎根基层,将专业服务注入养老抚幼、困境帮扶的细微处:从铁力市的“三个注重”到南岔县的“三强化”,从友好区的“全科全能”到伊美区的“聚才、育才、用才”三项工程,冰天雪地中绽放的专业力量,展现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在小兴安岭的林海间,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的成长与活力,既是林区社会治理升级的缩影,也是民生服务提质的见证。黑龙江省伊春市立足林区实际,从机制、能力、服务三个维度发力,让这支队伍从“松散化”走向“专业化”,从“短期岗”变“事业台”,在守护绿水青山与服务万家灯火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激活机制,让队伍从“临时干”到“长远盼”

对于林区党的社会工作而言,队伍的稳定性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伊春市从制度层面破解“留不住人、干不长久”的难题,为队伍发展搭建起坚实框架。

针对社区工作者“身份模糊、待遇偏低”的痛点,创新推行“3岗13级”(管理岗位分3类、岗位补贴分13个等级)薪酬体系并兑现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待遇,将工资与业绩、工龄双挂钩,社区工作者拿到的不仅是一张工资单,更是一份“干有奔头”的职业承诺。在此基础上,结合林区社会治理需求构建的“三部多员”(“三部”即市、县两级社会工作部门与伊春森工集团党群工作部;“多员”即各类社会力量)社会工作体系,在乡镇(街道)配备44名社会工作助理,让“三部”与44个乡镇(街道)、314个村(社区)的5300余名“多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

为确保队伍“活水常流”,从优秀网格员中选拔骨干,吸纳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同时清退不合格人员,2025年以来,已充实122名社区工作者。如今,全市社区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7%,流失率连续三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林区社会工作岗位当成实现价值的平台。

锤炼能力,让队伍从“专人岗”到“全能手”

稳定的队伍需要过硬的本领。伊春市聚焦林区社会治理难题,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从“能干事”向“干成事”转变,打造适应林区特点的专业化队伍。

“全岗通”机制的推行,让汤旺县社区工作者小张从“专人专岗”变成了“全科全能”,他既能帮老人补办社保卡,又能及时处置破坏山林资源问题线索。这种“一专多能”的背后,是多轮“理论+实战”培训的支撑,从医保办理流程到森林防火知识,从纠纷调解技巧到生态政策法规,全方位的能力补给让社区工作者面对复杂问题时“有抓手、不慌神”。

“导师帮带制”则为年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铺设了成长快车道。友好区的小王跟着社区居委会主任学习半年后,便独立化解了居民嵇某与陈某的冲突,从摸清诉求到联动民警调解,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如今,全市近1500名社区工作者通过伊春市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淬炼成长,233人成为首批“全科全能社区工作者”。在新兴领域,135名处级领导包联、551名党建指导员驻点,既帮企业强党建,又助发展解难题。

扎根服务,让队伍从“守阵地”到“连民心”

能力的提升最终体现在服务的温度上,伊春市将党的社会工作与林区群众的急难愁盼、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深度融合,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渗透到林海深处的每个角落。

丰林县“林海彩虹”志愿服务队的王大姐至今记得救助东方白鹳的日子:“我们与专业社工轮流值守半个月,只为让受伤的候鸟重返蓝天。”这支由教师、退休职工组成的队伍,用“七色分队”(七种颜色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模式将服务细化为“红色服务”“绿色行动”,为空巢老人送菜上门,清理非法捕猎工具,既守护着林区的生态底色,又传递着邻里互助的温情。

在铁力市,小孙的“社工橙+志愿红”服务已惠及群众35万人次,从关爱困境儿童到帮扶空巢老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让服务既有精度又有温度。如今,这样的服务网络已遍布全市:依托“1+3+X+N”(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市县“一网三端”协作;X个平台协同联动;整合职能部门N个分散业务系统)信息平台,居民“随手拍”的7800余件诉求92.82%按时解决;1.2万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近2000名新就业群体化身“多员”,让服务触角延伸到网格末梢。

从机制创新夯实基础,到能力提升锻造本领,再到服务落地温暖民心,伊春市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的“硬实力”,破解了林区社会治理的“老大难”。这支队伍既是生态保护的“守护者”,又是民生服务的“贴心人”,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黑龙江省伊春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贾缘顺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