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邻聚力 幸福零距离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街道金科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建聚力、文化聚心、协商聚治,走出了一条老旧社区创新治理之路。

党建聚力,打造社区凝聚力

强组织,织密红色服务网。探索“党建+网格”工作模式,将社区划分为2个大网格、6个党支部小网格和105个邻长微网格,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推选有公心、有热情、有能力、有威望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并分别兼任网格长和微网格长。党员按网格区域交由各级党组织统一管理,织就一张由“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组成的四级红色治理网,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

促共建,扩大红色“朋友圈”。联合中冶长天、潇影集团等11家企事业单位及13家社会公益组织打造“若比邻红色联盟”,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引导各联盟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群众需求。例如,中冶长天无偿提供超万平方米闲置场地,公益组织结合社区所需开展公益服务。随着资源整合和服务协作的效益不断提升,社区共治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优教育,激发红色源动力。持续深化“家门口的思政课”理论教育品牌,打造沉浸式教学基地。联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引入理论宣讲团,联合社会组织“益心益德”打造讲师队伍,挖掘社区资源选拔“五老”讲师。依托潇影集团提供的百部红色电影,以“赏一部作品,忆一段党史、受一次洗礼”为主要内容,创新研发系列“文艺党课”,吸引社区党员群众参与超4000人次,为激励党员群众争当治理先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聚心,共促邻里一家亲

讲好社区故事,抒发家园情怀。金科园社区曾是国企中冶长天的职工宿舍,社区利用这一背景,带领居民回溯历史记忆。开展“老模范、老故事、老物件”题材征集,打造“金科园慢时光”文化步道;以社区历史故事为题材,组织居民创作超百米“缘聚金科”剪纸艺术主题作品;以第一代中冶长天人栽下的“家乡竹”为载体,打造“竹缘邻里小院”;将中冶长天人建设的全国首个倒锥形水塔打造成“思源塔”……挖掘历史故事,打造文化载体,加深邻里羁绊,“邻里相亲、共护家园”的理念成为共识。

打造文化符号,引入时尚元素。社区打造“金小圆”社区文化IP,在社区宣传和志愿服务中广泛应用,其生动活泼、亲和力十足的形象迅速赢得居民喜爱,“金小圆”成为连接居民情感的“金纽带”。同时,引入鲜花瀑布、写意街灯、笑脸墙等元素的特色布景,让老旧小区增添新意、显活力。通过文化IP与时尚元素的创新融合,社区不仅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更在润物无声中凝聚了邻里温情。

开展文体活动,构建熟人社区。金科园社区广泛开展文娱活动。每年5月举办“邻里节”,通过文艺表演、趣味运动、厨艺分享、志愿服务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吸引居民们走出家门、走近彼此。以“同住一个家、共吃一锅饭”为主题的“百家宴”活动,让邻里亲情在辞旧迎新中愈渐深浓。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居民从“陌邻”变“睦邻”,共建友好社区,解锁幸福密码。

协商聚治,共建和美新家园

搭建“邻里议事会”,筑牢协商共治基础。社区党组织以“邻里议事会”为平台,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体系。该机制依托由社区工作人员与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常设会议秘书处,开展意见梳理、议题归集等日常事务,建立“网格内协商、网格间联动协商、社区层面听证协商”的三级协商体系。通过“建议征集—议题确定—分级协商—决议公示—执行监督—结果反馈”六步流程推进,引导发动红色联盟成员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创新多元化举措,确保协商成果落地。社区通过创新举措确保协商结果全流程高效推进。创建“民声一码通”,让居民“扫码说心声”;创新“三员”模式,从党员群众中选出“民情收集员、执行监督员、项目验收员”,参与社区重大项目全流程督查问效。通过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将议事协商成果精准对接各类群体,形成“需求—协商—落地—监督”的完整治理链条。

聚焦全龄段需求,营造社区美好生活。在充分考虑社区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实际需求下,努力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为现实。在儿童友好方面,增设托幼班,建设室内外儿童乐园9处,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在关心关爱青年服务上,引入社会机构将5000余平方米闲置场地打造成青年人才公寓,低价提供给栖居社区的创业青年,全面开放图书馆、健身房等场所;在老年关爱领域,打造集体养、医养、康养“三养”融合的老年康养格局,开展适老适残改造,加装电梯23部、新增扶手965米,增设楼道折叠椅366个等。金科园社区聚焦居民需求,将治理实效转化为居民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如今的金科园社区,环境更美了,邻里更亲了,笑声更多了……2023年,金科园社区入选国家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实现了从昔日的“老破小”到完整社区的蝶变。金科园社区的华丽转身,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治理变革背后最动人的民生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贾缘顺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