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紫港社区:

从“自家事”到“大家事”

任小平 温雅琦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紫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扣“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条主线,搭建家门口的议事协商平台,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民事民提汇民意

紫港社区聚焦“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效果如何”四大关键问题,开拓工作思路,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社区积极动员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如《社区居民公约》经过充分讨论后,最终通过相关程序,研究表决形成决议。

紫港社区多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房屋漏水、管道堵塞、线路老化、车位紧张等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些难题,社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群众问题,确保问题快速解决。线下,积极发动网格员、小区党员、志愿者收集社情民意;线上,借助“邻礼通”等平台,实现需求信息快速上报和问题解决及时反馈。通过“网格采”“定点收”“上门访”和“线上报”等多种方式,精准掌握居民的意见和诉求。

针对社区议事厅决议的事项,社区组织成立居民志愿服务队和监督队,跟踪决议事项办理进度,并通过微信群、宣传栏等向居民反馈,引导群众把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都摊到“桌面”上。社区以“邻里节”为载体,开展楼道厨艺比拼、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促进邻里交流。社区工作人员还利用社区凉亭等场所与居民交流,通过“善邻一家”“三老议事亭”“议事走廊”等议事协商阵地,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截至目前,紫港社区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累计召开议事协商会议30余次,成功化解居民诉求40余起。

民事民决顺民愿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针对谷丰小区、江北小区、紫港小区居民提出的不同改造需求,社区通过邻里议事、楼幢议事等形式,请居民充分发表意见,形成最终决策,解决居民需求,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修整路面、下水管道更新、停车位新增、活动功能室建设等改造项目逐一落实,惠及1600余户居民。家门口的变化,让居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说起小区改造,家住谷丰小区的退休医生姚若群连连点赞:“小区变化太大了,就像搬进了新小区”。

紫港社区深化拓展“社区议事厅”多方议事协商模式,形成民意收集、会议协商、多方监督的民主协商闭环管理,打造开放互动的对话平台,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区开展“我的小区我参与!”行动,培育“翠花来了”“玫瑰花开”等志愿服务队,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监督不文明行为的良好风气。连续10年开展“最美紫港人”系列评选活动,让“最美志愿者”“孝老之星”等榜样人物登上社区大舞台,激发每个紫港人的主人翁意识。

民事民评聚民心

在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下,越来越多的百姓“烦心事”得到圆满解决,紫港社区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紫港社区坚持问效于民,探索开展社区重大事项办理效果群众评议工作,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社区治理成效的标尺。社区议事厅决议项目办理完成后,组织居民代表对项目施工过程和建设效果进行民主评议,让群众当“考官”,给出客观评价和反馈意见。“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社区工作才能被群众认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要用行动换取居民的‘认可指数’,提高百姓的幸福感。”紫港社区党委书记认真地说。

经验启示: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紫港社区秉持“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请居民群众参与议事协商。积极深化拓展“社区议事厅”多方协商模式,形成民意收集、会议协商、多方监督的民主议事协商闭环管理,打造开放包容、互动有序的对话平台,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议事协商让紫港社区基层治理有温度,服务群众有效度,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社区治理实现了从居民“遇事发牢骚”向“议事求共识”、从社区工作人员“单独干”向大家“一起干”、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