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归春河,薄雾尚未散尽,中越界河的河边已传来塑料瓶与垃圾袋的摩擦声。“这段是德天瀑布景区中心区,更是中越界河关键节点,一点垃圾都不能留。”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悦动中越情·同辉德天星”志愿者联盟旗下中越守护归春河志愿服务队队长、德天村党支部书记麻成武边说边弯腰夹起河面泡沫块。他身后,十余名身着红色马甲的队员沿河岸展开,细致清理草丛石缝中的烟头与食品包装,在晨雾中构成一抹醒目的亮色。
这支2024年3月加入志愿者联盟的服务队,堪称界河的“专职卫士”,队员涵盖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及景区船工。成立至今,已组织河道清理120余次,清运垃圾超2吨,并为过往游客提供环保引导服务逾25万人次。“去年7月旅游高峰,一天能清8袋垃圾,最多一次光塑料瓶就装了3大袋。”麻成武回忆道。如今,经过持续清理,单次巡河的垃圾量已减少近半。
近年来,大新县精准聚焦县域发展需求与群众急难愁盼,组建“悦动中越情·同辉德天星”志愿者联盟,整合县直单位、乡镇及社会各界志愿力量,推动其深度融入边关治理、文化旅游、跨境合作等方面。
“红马甲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刚在志愿者帮助下停好车的广东游客李女士称赞道。作为志愿者联盟的重要力量,平安旅游志愿服务队不仅是秩序维护者,更是游客的贴心人。每到国庆、春节假期,在德天跨国瀑布、明仕旅游度假区的入口与打卡点,总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这支由全县干部群众组成的队伍,用细致服务温暖着八方来客。
景区入口,志愿者梁海燕引导游客:“走快速通道,十分钟就能进景区!”指引上百次,笑容未褪。遇见拿行李的老人、带孩子的家庭,队员们主动援手。上海游客杨先生不慎骑行摔伤,志愿者黄明明立即驱车送医,“换作谁都会这么做!”他朴实的话语暖人心扉。
交通枢纽旁,他们举牌疏导车流;景区打卡点,化身“向导”推介原生态路线,还不忘提醒“垃圾随身带,美景留下来。”今年国庆,90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近万小时,脚步遍布景区。从票务引导、路线解答到应急帮扶,他们用点滴行动让“志愿红”成为边关最温暖的底色,也让每位游客带着舒心与安心,定格边关的山水美景。
前往859界碑的山路上,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和青年护边志愿者的身影时常出现。作为志愿者联盟的年轻力量,他们背着水壶、手持笔记本,沿途检查界碑旁的铁丝网有无断口、巡逻道有无落石,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当天反馈给边境管理部门。抵达界碑前,他们或蹲身拔除杂草,或擦拭碑上灰尘,用青春力量守护边关安宁。
联盟的一大优势是急难险重时刻能快速动员、高效集结。今年9月,“博罗依”“麦德姆”台风来袭,硕龙镇、下雷镇等边境乡镇出现滑坡塌方,部分临河村屯被洪水围困。大新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志愿者联盟发出抗灾倡议后,县直单位干部、乡镇干部、返乡青年、景区工作人员等各方志愿力量迅速响应,两小时内,3000余名志愿者奔赴受灾最前线。在硕龙镇德天村六邓屯,志愿者用铁丝固定反光警戒线,用手电筒光束扫过每处隐患点;在下雷镇新育村头良屯,大家挥动铁锹锄头清理淤泥;在硕龙镇念典村下典屯,雨水漫过蒙大爷家门槛,志愿者赵学彪左手扶老人、右手拎衣物袋,深一脚浅一脚往安置点转移。最终,160余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
今年10月,700余名志愿者参与会场布置、秩序维护、无人机摆放等工作,助力大新县中越边关侬峒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圆满完成。据统计,活动期间志愿者累计参与开幕式、篮球赛、丰收节等9个岗位,出动1400余人次,服务时长超6100小时,服务群众及游客超10万人次。
如今,大新县“悦动中越情·同辉德天星”志愿者联盟的身影已遍布边关每个角落:归春河边清垃圾、景区里解难题、边境线上查隐患、村屯里送服务。大新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边境需求,整合资源,完善志愿服务供给,壮大服务队伍,让“红马甲”成为中越边境上最温暖的风景线。
(本报通讯员 许洁玲 伍阿芳)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