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党建链 串起产业链 做优服务链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霓屿街道的万亩碧波之上,一帘帘黑亮如缎的头水紫菜,迎来了今冬的首轮采收。这幅丰收景图,印证了霓屿街道紫菜产业链以党建赋能有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霓屿街道联动区委“两新”工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及金融机构、科研院校,共同推动霓屿紫菜产业链党建工作,以一根坚实的党建“红线”将10个村(社区)、42家渔农企业及合作社紧密串联,探索“组织共建、事务共商、发展共促”。如今,企业党支部与村(社区)、农户成了“一家人”,“产业链红色服务团”常态化走进养殖户家中,不仅送上了包含防割手套、防水头灯的“安全暖心包”,更针对海上作业安全规范、紫菜保鲜储存、销售市场拓宽等进行专业指导。

“产金链党建把资源聚到一起,不仅解决采收安全问题,还帮我们对接销路,发展更有底气了!”霓屿街道正岙村的养殖户老柯感慨道。

“依产业而建、为产业赋能”,产业链党建是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的持续探索。

在湖北省黄石市,一链一党委的“链式党建”新探索,有效实现党组织建在链上、党员先锋聚在链上、作用发挥融在链上。黄石市以链上企业为重点,吸纳产业链龙头企业、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三方,推行“龙头企业党组织+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协会商会党组织+会员企业党组织”“属地党组织+园区企业党组织”“专业机构党组织+关联企业党组织”产业链党建矩阵,成立6条产业链综合党委,构建“开发区(园区)党工委—产业链综合党委—链上企业党组织”三级体系。

通过党建工作,链上企业、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研发机构等串联成为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在此基础上,黄石市实施“链企成长”计划,抓好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培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通过搭建微党课、“班前会”“支部夜校”等平台,及时有效把党的工作嵌入产业发展中。

多地不仅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推动服务落在产业链上,更让链上需求有人应、发展难题有人解,发挥资源聚合优势,为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在福建省福清市,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党建平台的成立有效破解了非公有制企业单打独斗、协同不足的难题。通过建立产业链联席会议制度和“季度联席会议+月度沙龙+即时响应”机制,共商链上发展难题、共促重大项目协作,为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大的组织凝聚力。

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福清市建立起“产业链党建平台—链主企业党组织—链上中小微企业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产业链党建平台选派熟悉产业、精通党务的党员干部担任“红链指导员”,下沉到链上尚未建立党组织或党建基础薄弱的中小微企业,“一对一”指导企业规范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培育骨干。有效带动了链上中小微企业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并成功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延伸同步推进、同频共振。

为更好地推动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安徽省淮北市出台《关于深化产业链党建工作的若干举措》,从“护链”“兴链”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17个,列出产业链工作清单47条,建立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工作机制。如今,淮北市6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提供政策宣传、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一站式”服务;“党建益企直通车”活动实现企业产需信息动态更新;“相链未来”“‘锂’想家园”“‘链’接世界‘铝’创未来”等20余个特色党建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链党建生动局面。

以党建聚链成势,产业方能更好攀高向新,实现“党建引领、产业联动、企业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刘鸿桥)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