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就业群体架起暖心桥梁

“前段时间,一位职工想了解家里小孩上幼儿园的事,正好看见公众号里有个新就业群体诉求反馈渠道,便在上面问了一下,结果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联系他,了解具体情况。”甘肃省瓜州县京东快递站点负责人种立强说。

据了解,瓜州县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通过“线上+线下+座谈”3个渠道,收集新就业群体问题和诉求。并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将县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乡镇纳入诉求办理体系内,构建“分类—交办—处置—反馈”4步办理反馈闭环体系,健全“沟通会商机制、跟踪督办机制、限期办结机制、推进落实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多项保障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诉求精准分类、高效解决。

各地立足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诉求多元的特点,在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渠道上持续发力,让诉求和建议有“出口”。

云南省楚雄市开发“楚雄微智理”平台,集成诉求办理、事件上报等12个功能板块,依托基层治理“四项机制”,构建“线下网格+线上运转+处置闭环”的三维治理体系。新就业群体可通过平台一键发现问题、提交诉求、反馈进展。

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依托“枣解决·枣满意”数字社会智慧治理平台,构建起“1+2+4+N”工作机制,即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统筹推进、“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四个行业党委具体落实、企业(平台、站点)“多元矩阵”凝聚合力,推动新就业群体问题诉求一体贯通、扎口受理。同时,在山亭区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专门设立“新呼枣应”办公室,负责新就业群体诉求受理交办、研判审核等全流程工作,有效解决了一批新就业群体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

保障新就业群体诉求反映渠道畅通,更要进一步用好诉求收集和反馈机制,让新就业群体的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

在浙江省宁波市,拨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按下“4”号键,就能直达新就业群体专属“甬爱热线”。遭遇欠薪、工伤认定、劳动维权、交通事故赔偿等纠纷时,“甬爱热线”将提供专业咨询、投诉指引和专属维权支持通道;面对落户政策、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牵动家庭的“心头事”,接线员会耐心倾听诉求,再跨部门协调政策解答与转办服务;想了解各部门正在开展的暖“新”、惠“新”服务,拨打热线也能一次了解清楚。在此基础上,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甬爱热线”延伸服务触角、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力量,开展各类针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在奔波忙碌中,切实感受到关怀与支持。

从打造智慧治理平台到“一键按4”的便捷,从畅通诉求收集渠道到切实开展精细化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清单”逐渐变为“满意清单”。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