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人民建议征集“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健全保障体系、创新征集模式、强化激励约束等三大维度,推动各级各部门从“被动收”向“主动征”转变,由专家学者定期提交“专业建议”向广大群众主动“建言献策”转变。
构建保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支撑。组织保障突出“专班推进”。建立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区信访办牵头落实、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区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与区信访办合署办公,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人民建议征集日常工作。区委社会工作部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制度保障强化“规范运行”。出台《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建议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征集办理规范、评选奖励标准、督促考核评价机制等。区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加强日常检查督促,对超过15个工作日未办结的建议“点对点”督办提醒,人民建议办理时限从52天缩短至15天。资源保障注重“长效投入”。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经费和优秀人民建议奖励经费纳入区级年度财政预算,部分镇(街道)通过组织“金点子”大赛等形式,以阳光基金项目化运转方式转化群众意见建议。
深化征集模式,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渠道建设立足“全域覆盖”。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征集矩阵:线上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民呼我为”等市、区、镇(街道)三级贯通应用收集人民建议。自主开发“九龙城运通”微信小程序,专门针对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管执法等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上线以来,办理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意见建议120余件,惠及群众2万余人。在155个村(社区)设立“一箱一码”固定征集点,引导群众就身边关心关注的问题“主动提、参与议”。力量拓展培育“多元智库”。建立“专业智库+民间智囊”双轨运行机制,组建1支包含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的47人特邀建议员队伍。特邀建议员共提交“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熊猫网红效应”等高质量建议110余条,其中20余条建议为地方政策修订和公共事务改进提供有力支撑。创新“项目化征集”模式,围绕社区微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热点,策划实施首届“社区共创荟”活动,征集民生和治理议题项目79个。引导群众参与方案设计、资金筹措全过程。议题设置实施“靶向聚焦”。建立“基础议题+动态议题”双库管理模式,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每年确定一批专项议题定期面向社会开展专项征集。2025年的36个专项议题正在有序开展。流程优化推行“分级响应”。建立“微建议—复杂建议—综合建议”分类办理机制,按政策关联度,实施层级、专业领域精准分流至相应承办单位。重大、综合性建议直报区委区政府;复杂议题由区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牵头组织跨部门协同论证,必要时组织听证或专题研讨。
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共建共治活力。“双维”建立质量评价。每年组织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主要成员单位和相关专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个维度开展“人民好建议”评选,对评选的“人民好建议”予以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多元”构建问责机制。通过“线上+电话回访”方式,对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星级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社会工作督查内容。“全程”嵌入基层治理。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深度融入基层议事协商体系,在九龙街道、民主村等7个“渝里乡商”议事协商市级改革试点,探索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与社区议事协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重庆市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