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筑基 服务聚力 保障赋能

“以前孩子放假,因我们都上班无人照看,只能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现在好了,社区这个‘共享奶奶’项目真是帮了大忙!”看着社区安排的暑假托管班通知,居民李女士感激地说。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中天社区,有20多位“共享奶奶”志愿者,她们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空间,义务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孩子接送看护、作业辅导等服务,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看管的难题。这是姜堰区委社会工作部精准对接民生需求,通过夯基固本“搭平台”、精准赋能“聚合力”、强化保障“注动能”,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的生动缩影。

姜堰区委社会工作部紧扣“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工作主线,以365天“不打烊”的精准贴心服务,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有力推动了源头治理、服务前移的基层善治模式在姜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夯基固本搭平台

“我们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很热闹,在我们老人眼中,这儿是物美价廉的助餐食堂,是和好友打牌下棋的好去处;在孩子眼中,这儿是阅读室、是放学后作业有老师辅导的小课堂;在外卖小哥眼中,这儿是休息充电的好地方。”社区李大妈自豪地说。

姜堰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新建党群服务中心45家,改扩建81家,功能提升44家,拓展“小杨人家”党群服务驿站等20个微阵地,推动党群服务阵地从社区向小区延伸、从村部向村落延伸。同时着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融入党群服务体系,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积极参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与活动开展。合理利用小区内的长廊、凉亭、广场一角等零碎空间设置睦邻活动点400余个,灵活融入议事角、漂流书屋、小哥之家、棋牌室等空间,并由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成为社区居民们聚集爱去的“我们的点”。

精准赋能聚合力

“自从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的服务项目之后,家里老人不仅能免费理发,还能去老年大学上课,让老年生活充实有质量”。又到每月的社区公益日时间了,三水街道陈庄社区的居民们带着衣服、鞋子到党群服务中心免费修补,一位正在补鞋的大妈发出感慨,肯定了社区在服务居民方面做出的努力。

姜堰区深入推进“一小区一特色”建设,引导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形成“3+N”志愿服务模块,包括帮办代办、课外辅导、助餐等3大基础服务,拓展八段锦、藤编、木作研学等N种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专业社工深入社区调研,结合居民需求和社区特点,协助打造特色品牌项目45个,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同时整合志愿力量,配合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开发“幸福童享·情满姜城”等公益服务项目207个。推出105项“服务菜单”,由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相关部门接单,拉长服务手臂,弥补服务短板。探索建设了“智慧中天”“云上锦联”等社区智慧管理平台,应用“AI+人工”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技防成果延伸向网格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拓展智慧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推动服务现代化。

强化保障注动能

夜晚的市民广场,在路灯的照耀下,显得热闹又温馨,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有结伴漫步的三两好友,有活力满满的健身居民,还有井然有序的小摊贩。这一热闹的景象得益于各类运转经费的保障,姜堰区按照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每年运转经费保障标准分别不低于20万元和30万元,鼓励社区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社区有钱能办事、办好事。并定期开展相关党建联席会,借力教育、民政、交通等区级机关部门党建资源,多方协同共治,会商解决滨河步道照明、暑托班师资等急难愁盼事项10多个,其中“社区书房”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社区工作者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双减”政策推行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课外学习成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一块“心病”。姜堰区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在社区推行“社区书房”,引入区淮海小学教育集团,邀请在职党员教师参加,平时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到“社区书房”为学生辅导作业;寒暑假开设公益托班,培养孩子们象棋、奥数、音乐等方面兴趣爱好。吸收家长组建志愿服务队,负责学生接送、图书整理、教室保洁等保障服务,并延伸参加社区其他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自治力”。“社区书房”项目开展以来,共有23名教师加入,服务学生4200余人次。

下一步,姜堰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在持续夯实服务平台基础、广泛汇聚治理服务合力、有效激发社区运转动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全域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服务理念,深化“服务365”品牌模式,不断解锁民生幸福“密码”,合力描绘姜堰基层善治新画卷,奋力书写民生福祉新篇章。

(王文跃)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