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

“对居民的急盼忧,要有难必解,有需必应”(社区书记谈治理)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和社区工作者在走访群众时,经常被大爷大妈追到楼下,非要给上几颗点心或者水果才肯让她走。在李英的带领下,仁和苑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50余项荣誉。

扎根社区十余年,把居民的需求放在心上,正是李英的治理“秘籍”。“对居民的急盼忧,要有难必解,有需必应。”李英说。多年来,李英聚焦居民“最急最盼最忧”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回应居民诉求,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暖”人心的事。

“社区领头雁要懂党务、业务,还要懂家长里短的处理方法”

李英有一个永不离身的笔记本,同事们称其为她的“宝典”。平时,李英将学习到的党务知识、群众工作方法等一一摘抄到笔记本上,十几年时间,她办公室堆放的笔记本足足有几十本。

“社区领头雁不仅要懂党务、懂业务,还要懂家长里短的处理方法。”李英说。为帮助居民解决好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社区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居民评单”五单制,切实解决居民困难。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统筹协调作用,号召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等到社区报到,让党旗在社区飘扬,让“红马甲”在社区活跃,让“急难愁盼”在内部消化。

居民有困难,随时找党员。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仁和苑社区动员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成立了“名城先锋·党员义工”的公益平台,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为基层治理凝聚力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组建“名城先锋·红色跑团”,做到群众呼叫,跑团就到。在148栋楼栋建立党小组,在7个网格建立党支部。居民可以通过楼栋微信群点单,由党员义工上门服务,让“您吩咐、我来跑”成为在职党员的服务理念。

去年1月,李英带领仁和苑社区在辖区11个小区启动“红色美丽楼栋”建设工作。以“居民要知晓、居民要参与、居民要监督、居民要满意”的“四要”机制为前提,通过“四个一点”(物管公司出一点,居民自筹一点,社区向上级争取一点,社区公益经济帮助一点)措施,让社区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探索创评结合新路径,以集中授牌、政治激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方法,每个季度常态化开展“仁和·最美楼栋”评选活动,凝聚居民共同治理的热情。

“要把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仁和苑社区位于中心城区,辖区内11个小区都是建成15年以上的老旧小区,辖区人口较多,矛盾纠纷类型多元。人少、事杂、任务重,使得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疏解这一“堵点”?

在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里,李英看到了创建“无讼村”这一典型经验,她开始有了新的想法,“我们也可以创建‘无讼社区’啊!”在李英的努力下,同年6月,仁和苑社区联合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汇川区人民法院和四家律师事务所共同成立遵义市首个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通过共创共建的方式搭建起“2名法官+7名社区网格员+7名社区调解员”的服务团队,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李英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群众关心的事就是她关注的事,只有把社区里的大小事办好,才能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幸福。

抓前端,治未病。在诉源治理工作中,李英带领仁和苑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从群众最期待、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2023年6月,我们与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一次诉源治理工作座谈会,19名社区老党员被聘请为特邀调解员。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汇川区人民法院还经常性走进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李英表示,这一系列举措,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李英介绍,下一步,仁和苑社区将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进一步筑牢“法官+社区”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群众用法律武器维权。(本报记者 李梦丹)

(李英简介: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评审专家,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