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花牛苹果的丰收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蔓延在15万亩的果园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时,走进果林了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天水市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引培、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着力建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合作社、基地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天水市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联动组织体系,市、县(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下设乡镇(街道)赋能增效、网格化服务管理、新就业群体党建、基层智慧治理、乡村治理等7个专项工作组,以完善的组织体系赋能产业发展。
全市619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农业协会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10700余家农民合作社依托村党组织全部成立兼合式党组织,所有产业基地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形成“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天水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把致富“能人”和产业带头人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合作社定期举办果园管理培训班,采取观摩学习、专家讲座、外出考察等方式,由协会党员、技术能手带头“手把手”传授技术,通过“传、帮、带”式技能培训,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显著提高了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党建+”让支柱产业硕果累累
以前花牛苹果的种植以农户个体化经营为主,技术落后、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一直没有成为产业化的“金果果”。
为了带动全市果业产业发展,花牛苹果基地先行先试,依托“党建引领、合作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探索实施“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和分户经营、分户核算”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由党组织带头,邀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衔接相关部门做好发展规划,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迭代升级、防范化解风险。
“2006年南山苹果协会成立,吸引了大批果农和企业的加入。在南山苹果协会党支部的领导下,群众通过自主建园、合作建园、入园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基于此,我们注册成立了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花牛苹果产业能够高速发展,离不开党支部的领导、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合作社的加入。”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说,“今年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加上老旧果园改造后挂果率提升,今年的产量将大大提高。”
天水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北纬35度黄金农业种植带,除花牛苹果外,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麦积葡萄、武山蔬菜、甘谷辣椒、清水食用菌、张家川肉牛等名优农特产品同样全国闻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个个特色农产品不仅是群众的“致富果”,更是天水市壮大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支柱性农业产业。
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强大合力
天水市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优化民营企业50强、大型平台企业、链主企业等党组织设置,把加强“两企三新”组织党建、服务中心大局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发挥“两企三新”组织覆盖范围广、类型多等特点,深入开展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天水行动、社会组织“进乡村促振兴”、律师行业“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行动。动员300余家民营企业和协会对接帮扶30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兴办产业经营项目110余个,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百次,培训近七千人。天水市扎实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2491个建制村、128个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示范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为家乡代言”“直播带货”等活动,帮助销售农特产品,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在推进基层治理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上持续发力,结合行业协会商会、‘两企三新’自身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把更多农特产品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以治理成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群众过上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的生活。”天水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哈福海说。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