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路径

于水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路径,逐步构建起社区工作者“进、出、上、下”四大节点,“选、育、管、用、督”五大环节的完整链条,激发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抓好分类管理,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行社区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双5A”晋档升级管理,全面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出更多政治意识强、担当作为强、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强、作风纪律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制定以《社区工作者专职化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为总纲,编制管理、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10个单行办法为支撑的“1+10”制度体系,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实施社区工作者“432强链计划”,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管理、梯队培养、动态调整。结合社区工作者流动情况,区级层面每2年开展一次公开招录,确保源头活水不断。

着力培育基层治理人才队伍。明确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制定职务名称和岗位职责,并根据岗位贡献和任职年数,将社区工作者职务分为3个序列,每个序列设定8~10个级别,职务、级别实行逐级晋升、能上能下。建立内部培养、外部选调、公开招录等3条通道,明确政治审查、任前试用、任免晋升、交流回避、能进能出5项机制,拓宽选任渠道,规范选任程序,提高选任质量。建立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业务培训、骨干培训、学历培训6项制度,编写新时代社区工作者培训系列教材,建设社区工作者培训学校,采取师徒结对、名师帮带、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每3年开展1次班子集中研判,建立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职务级别调整、工资奖金、奖励惩处挂钩,推动社区工作者把精力聚焦到为居民服务上。

构建良性发展环境。推行目标管理、“五务公开”等制度,实行居务重大事项、社区工作者个人重大事项双报告,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整改。按照“一人一档、一档一码”的要求,分10类70项,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人事档案,所有社区建立标准化的星级档案室。建立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和专项审计“四项审计”机制,规范社区经济财务活动。将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分为基本报酬、考核奖励、津贴补贴三部分,为所有社区工作者交纳“五险一金”和“职业年金”,推进社区工作者退休保障与在岗待遇逐步接轨。加强关心关爱,为社区工作者购买健康保险,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开展健康休养,定期开展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增强职业认同感。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