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凸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辽宁省大连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实际情况,探索构建高效联动的工作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资源向基层倾斜的保障体系,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大连特色、符合时代特征、尊重基层治理规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联动的工作体系。树牢“一盘棋”思想,持续为基层明责减负、赋权扩能。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坚持定期调度、常态化督导,推动各地区和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加强联动,逐项落实基层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加强法治保障,落实《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着力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难题,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完善制度设计,印发《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强化基层统筹协调服务管理职能、健全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提高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能力等143项务实举措。出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开展第二轮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强化“全岗通”工作模式等12项“硬核”举措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工作安排任务分解清单,以20项工作任务、69项具体举措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基层。
创新治理方式,全力打造多方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强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市所有街道、社区均建立“大工委”“大党委”,吸收辖区内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两新”组织党员担任兼职委员,跟进成立网格党组织,形成横向联结到边、纵向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并建立相应工作制度,着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开展“爱大连,社区工作者行动起来!”等活动,聚焦城乡社区“平安、清洁、文化”等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组织1.6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争做社区的平安守护者、清洁先行者、文化传播者,引领带动广大群众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开展“我的社区我的村”最具影响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活动,重点围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制定程序规范、内容合法合规、监督执行到位、作用发挥明显等方面设定评选标准,凸显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制度约束和道德引领作用。
树立强基导向,推动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保障体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持续向基层注入力量、注入职能、注入人员、注入资金,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人数实行指标管理,做到即缺即补,将社区工作者编配比例由每300户1名提高到每200户1名,社区工作者人数由最高15人可增至25人。畅通社区工作者上升渠道,对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按规定程序解决事业人员身份。深化减负放权赋能,健全完善为基层减负工作常态化机制,明确社区、村工作事项分别为102项、143项。打造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横向建立基层党建、网格服务管理、社区治理、公共安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8个子系统,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协同管理运用,达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建共享;纵向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的五级体系,实现数据上下贯通,努力形成“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