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推进随州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刘耘禾

湖北省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心谋划,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立部 搭建“四梁八柱”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压实主体责任,组织各部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及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等,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发挥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议事规则和督查考核制度。健全汇集民智、化解民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将人员编制、物资等向基层倾斜,推行服务事项就近办、就地办,实现党的领导和政府服务“纵向到底”;将群团工作和服务向下延伸,发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作用,实现联系和服务群众“横向到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四级治理架构,推动形成“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湾落(楼栋)—联户长—村民(居民)”五级治理共同体。

坚持党建引领 书写“融促新篇”

加强“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新成立快递、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等市级行业党委,成立楼宇商圈理事会,分类推进楼宇商圈党建工作。探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智慧化党建模式,将暖“新”驿站、小区服务驿站打造成“流动党员教育站”,打造“10分钟微课堂”“岗前微谈话”“晨会微党课”等。

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探索建设“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会员单位+属地”党建共同体;理顺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机制,培育典型示范。

打造队伍融合服务。搭建社会工作者平台,建立市、县、乡分级培训制度;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及褒奖机制,建立服务项目库;加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设和社工机构归口管理,实施“社工倍增赋能计划”;健全“四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落实网格楼栋包保责任,建立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联动融合机制,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联动开展服务。

抓实人民建议征集。设立基层联系点,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云征集”功能,对建议汇集分析,协调相关部门督办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关键环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常态接访、定期约访、重点走访、带案下访。用好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源头治理,积案化解。

坚持改革赋能 描绘“合美画卷”

汇聚基层善治之“合”。坚持党建引领,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理念为指导,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形成“一核、三治、五共”基层善治模式。如,广水市推行“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新风会、道德文明评议会、禁赌禁毒平安会)制度,规范“四会”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

探索行业治理之“方”。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重难点问题研究,探索行业党委引领、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协同、行业企业党组织参与的行业党建路径;建立“培育—赋能—管理—退出”的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行业部门党组织、属地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协同发力。

绘就协同共治之“美”。一体化推进试点扩面提质工作,完善治理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物业委员会主任、党小组长、楼管员组建“物业服务队”,破解业主不交费、物业不服务的顽瘴痼疾;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和“村委会+村民小组理事会+联户长”的服务体系,破解村“两委”成员因人手不够、无法满足村民实际需求的问题。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