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朋友圈” 凝聚“共治力”(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北京市西城区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全区各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更新、民生服务、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让新时代首都功能核心区展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用好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

今年以来,西城区月坛街道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结合纵深推进“红墙先锋工程”“双提升”工程,启动“领风·伴月”学堂项目。通过政治引领、资源整合、多元课程“三个聚焦”,开发引入夜校“潮课”。“我们充分运用区域化党建资源,整合‘党政+群团+社会’三方资源,与‘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深化合作,盘活‘星月伙伴行动’‘月安红领巾学堂’等项目人才资源。”月坛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西城区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西城区发挥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引导鼓励各领域党组织融入地区发展建设、参与城市基层治理。5年来,2600余家驻区单位参与到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中。“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不同层级、领域、行业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共同建立工作新机制、提出联学共建新倡议、发布高质量发展新项目、探索服务群众新路径,在加强党的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城区各街道、社区坚持用好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完善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评价通报“四个双向”机制,依托常态走访、常任轮值、常抓项目等工作制度,拓展资源优势、举办特色活动、开展特色项目,实现需求和服务对接更加匹配、精准,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举措”

西城区不断巩固“纵向同力、横向同心”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各驻区单位纷纷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地区金融、经济、文化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驻区金融机构党组织发起成立北京金融街党建学会,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西城区设立金融街观察点,构建形成“党建聚势、人才聚智、资源聚力”和“党建联动、资源联享、人才联育、服务联促、实事联办、风险联防”的“三聚”“六联”融合发展新格局,讲好金融街故事、助力金融强区建设。

针对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联合区域互联网企业成立全市首个互联网行业党建联盟,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党建联盟将通过开办党建微课堂联讲、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等活动,探索资源整合支持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共同成立“北京西城·首都高校发展联盟”,开展“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持续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招才引智。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白塔寺管理处连续多年承办海棠诗会、“白塔夜话”,为“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系列主题西城区文化IP多维度强势赋能。荣宝斋、一得阁等“老字号”企业组建地区文化党建联盟,助推“商圈经济”“甜蜜经济”发展……

一系列高质量项目的落地实施,见证了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争当“红墙先锋”的主动作为,切实把 “好资源”转化为服务地区单位、党员、群众的“好举措”。

强化“有解”思维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近期,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华能玉桃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精彩亮相,作为西城区首个“央地共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小区违建全部拆除,楼体墙面、防水、路面全部改造,5部电梯加装工程积极推进,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这只是驻区单位参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西城区聚焦民生服务,强化“有解”思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城市更新有力度、有温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长安商场等单位开放用餐资源,打造“老年餐桌”“父母食堂”,有力缓解地区养老服务需求;中直机关物业服务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单位与属地共同开展“向上吧!德宝儿”“月安·红领巾学堂”等项目;北大人民医院、宣武医院等定期组织社区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有效延伸医疗服务半径;什刹海、陶然亭等街道成立新就业群体党支部,建立“暖心驿站”“志愿服务岗亭”,提供歇脚充电等暖心服务,发起新就业群体“文明随手拍”“顺手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以“西城小哥”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随着党建协调工作委员会、“双报到”机制的日益完善,西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朋友圈”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梦想与力量汇聚在这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与全区各级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同心同向,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结出更多丰硕成果,共创党建引领首都功能核心区基层治理新局面。”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王星星 毛铮)

(责编:蔡梦达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