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

编者按:

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新兴行业治理,扎实推动首都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初步探索形成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北京路径”。目前,全市共有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日活新就业群体约33万人,党员2200余人,灵活组建党组织194个,成立近千个群团组织,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加强。

首善标准 首都定位

健全协同机制

注重高位统筹。建立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双牵头”的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市委高位统筹,组织部门“统得起”、社会工作部门“抓得住”、行业管理部门“落得实”的工作局面,夯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基础。

注重协同联动。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发挥市委“两新”工委机制作用,推动25家成员单位把行业管理、业务监管、群团等资源整合起来,构建市级统筹、区级协调、街乡落实、社区(村)参与的四级工作体系,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体系。

注重顶层设计。印发《北京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措施》和《北京市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提出25项具体举措,将行业党建与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协同推进,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供政策指引。

抓行业 抓党建

推动党建引领行业治理

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党建工作。优化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运转机制,新纳入市科委、市数据局、市通管局等行业部门为成员单位,提升互联网行业综合治理合力。在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直接管理7家头部平台企业党委的基础上,通过首都互联网协会党委将下属28家互联网企业党组织纳入直接管理,同时,联系指导全市153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党建,形成聚焦头部直接管、依托协会促自律、分层指导求实效的工作体系。专门制定了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指导美团成立配送算法工作专班,积极推动“算法取中”理念落地,围绕配送时间、订单调度等重要环节,先后进行7次优化并向社会公开,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压实重点行业党建责任。推动快递、网约配送、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主要品牌快递企业高管担任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87.5%,快递行业设立党员责任岗293个、党员突击队22支,党员带头在安全生产、文明骑行、旺季保障等工作中冲锋在前。组织物业、快递、网约配送、交通运输、保安5家行业党组织联合发布《首都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行动倡议》,加强五方常态化问题共商、力量共用、信息共享,倡议8000余个小区与新就业群体共建“友好之城”。拓展试点成果,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将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延伸到全市网络直播、网约家政、博物馆、房屋中介、餐饮等30个重点行业,并对重点行业给予社会建设资金支持。

管领域 管人群

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创新工作路径。试行《北京市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工作导则》《北京市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村)建设指引》,构建“6个友好”工作体系、提出18项分工措施、明确12条建设重点,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方法路径。

打造友好场景。全市推动“友好之城”创建以来,共打造社区、商圈、楼宇、园区、市场、校园、站区、街区8类566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将社区按照社会属性和开放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三种形态,重点打造438个友好社区。调研显示,近八成受访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知晓友好场景建设,63.2%表示满意,特别对矛盾化解、便捷进出、提升效率等方面满意度最高。

推进“三项行动”。紧扣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职业便利差、发展路径窄、社会融入难等核心诉求,开展“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项行动。据统计,通过三项行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向党组织反映的79%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88.7%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认为党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重点 解难题

系统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综合服务。推动全市5683个党群服务站点、8000余个群团和社会服务阵地全部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开放,今年重点提升“小哥加油站”“全时驿站”等各类服务驿站1400余个,鼓励商户加入爱心联盟,打造“小哥专属消费礼包”,提供饮食优惠、用餐延时、免费理发等服务,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友好场景中用餐费用平均下降10%左右。

破解进门难题。通过“骑手恳谈会”“小哥说需求”等渠道,摸排出存在“进门难”问题社区、小区,打造多元收集、集中反映、分类办理、即时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维护合法权益。会同市总工会推动市快递行业开展年度集体合同签订,覆盖一线快递员约10万名;会同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指导京东与27万名一线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推动市场监管、人力社保等部门围绕新就业群体权益、职业伤害保障等,完善政策机制,累计推动63.52万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加职业伤害保险,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促提升 树典型

推动融入城市治理格局

提升能力素质。推动各区开设“青年夜校”与“小哥学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与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小哥上大学”项目,累计320人进入大学校园,已有超过30人通过深造实现晋升,走上站长、城市经理等管理岗位。

融入社区生活。将新就业群体发挥作用途径由工作场景延伸到生活场景,组建“小哥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他们担任“副楼长”“网格员”等,引导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随手清”“随手报”参与社区治理。

注重创优争先。开展推优入党、荣誉表彰,建立行业、企业、属地党员三方联合培养机制,累计65名新就业群体发展入党、8人被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2024年上半年,38人获得市级荣誉表彰。

(内容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