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友好社区:

主要通过在小区建设便利出入设施、提供暖心服务、引导参与治理等方式,破解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等问题。

友好商圈:

在商业集中、业态丰富、人流量大的重点商业区域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活动、参与商圈共建等,实现新就业群体便捷停车、快速取餐等。

友好楼宇:

通过在建筑体量较大、经济活动活跃、入驻企业和从业人员较多的商务楼宇打造友好建设共同体,引导属地、商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居民合力参与治理,提供多元互促服务,提升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配送便利性。

友好园区:

在占地面积较大、市场主体较多、生产经营活动集中的重点工业产业园区,通过倡导文明出行、便利场所出入、改进服务设施、打造服务场景、维护劳动权益等方式,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园区温度。

友好市场:

在人流密集、吞吐量多、服务半径大的各类专业市场,通过完善服务阵地、丰富基础服务、提供爱心餐饮、解决纠纷等,让新就业群体实现实惠用餐、便利运输等。

友好校园:

在校园设置便利寄递终端、设立临时停车区域、满足用餐需求等,让新就业群体有效融入校园,提升配送效率。

友好站区:

改善火车站、机场等重点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交通环境、提供充足停车区域、便利乘客接送等,实现新就业群体安全高效快捷工作。

友好街区:

在城市核心区的空间开放、建筑密度低、兼具居住商业等功能的胡同街巷,通过提供多元服务、和谐邻里关系、改善交通秩序等,助力新就业群体有效参与基层治理。

(本版内容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