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链”上党建聚合力 红色引擎促发展

编者按: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建圈强链、联动增能”行动,创新布局党建链、延伸发展链、完善服务链,使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产业链发展各环节,有效破解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产业链企业驶入快速发展通道。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成为助推全省重点产业链提升“阵地”上的鲜亮底色。

“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把作用发挥融在‘链’上、把服务保障强在‘链’上、把先锋力量聚在‘链’上……”陕西省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做深做实产业链党建工作。指导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引领和带动61家行业协会,以“党建+产业链”为主线,积极探索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新路径,打造产业链党建联动新载体。

建圈强链

拓展产业链党建融合发展新路径

陕西工业门类丰富,产业基础坚实,部分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省委、省政府确定了34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在产业链发展初期,链上企业或各自为战,或单打独斗,缺乏共同推动提升的合力。如何围绕产业链释能,更有效地聚合各种创新资源,统筹每一条链上的发力点,推动产业链实现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联动共建聚合力,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根据61家工业制造领域行业协会遍布34条产业链、覆盖各类型产业链企业的特点,划分了装备材料、能源化工、轻工业3个工业制造小组,明确各协会党组织书记挂帅担任产业链党建“建圈强链、联动增能”责任人。各小组以行业为主导,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以构建“产业链党建+”为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产业链党建工作新模式、新规律,不断丰富党建互动内容形式,持续强化会企共建深度、广度和力度,共同推动“组织联建、结对共建,片组互动、聚集发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切实提高产业链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建机制、广吸纳,聚合力、提效能,实现了工业制造组产业链党建全覆盖,真正把“红色堡垒”筑在了工作最前沿,把“红色尖兵”摆在了业务第一线。

业务合作破难题,把作用发挥融在链上。通过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合力攻坚的组织体系。成立各协会党组织书记组成的联席会议议事决策机构,围绕产业链发展问题,凝聚智慧厘清发展思路。出台“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业制造组产业链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常态化联络、创新资源互补共享、完善信息互通互链、探索活动互建互促、构建品牌载体共创、嫁接互促互鉴“六项机制”。制定完善党建制度14项。开展以“党建联建聚合力、携手同行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建联建共建活动,推进产业链党建多领域合作,构建“党建+联合攻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注重让党员干部在“补短板、疏堵点、锻长板”中勇挑重担,打造信念坚定、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行业指导增动能,把服务强在链上。按照完成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推动一批行业发展支持性政策落地见效、壮大一批行业发展必需的人才人力队伍等“十个一批”重点任务,各党组织深化产业链党建联建特色工作法,通过建言献策、搭建平台、制定标准等举措,当好“服务能手”和“行业推手”。搭建各类合作、供需对接平台42个,帮助6个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落地。参与制定修订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文件34件。编制和发布各类经济发展指数19个,发布各类行业指数26个。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创新优势向竞争优势加速转化。

党会融合促发展,把先锋力量聚在‘链’上。常态化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以党建引领凝聚产业链提升向心力。各党组织定期梳理服务清单,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形成了“党会融合、互助共赢”发展新格局和多方联动、协调互动的生动局面,建强党建联建联动“战斗堡垒”。围绕企业需求,搭建9个更加精准、更加贴心的服务平台,在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破解产业链企业“融资难”、协调解决产业链企业债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建互动

找准产业链党建“最大公约数”

产业链党建中最关键的要素是“链”,如何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整体?通过“建圈强链”“联建互动”的有机结合,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大胆探索推动产业链党建将政府、高校院所等单位的资源全链贯通,实现协同发展;推动党组织吸纳包括科研、金融等多方资源,通过共建融合带动生态要素聚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党建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聚合引领效应,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类平台和产业联盟等载体建设。通过联建互动促进紧密衔接,找准产业链党建在助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中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联建互动,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新型智库实现了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智库下设的7个专委会通过与省政府决咨委、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强化了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由散变聚、协同发展,成为提升重点产业链质量的重要支撑。形成的《制造强省高质量创新发展》报告、《陕西工业发展思路与建议》等,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肯定。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在光子、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投资赋能开展调研分析。

2023年,30余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历经5个多月,对全省重点产业链进行了评估“诊断”,形成了25份产业链综合评价报告。报告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及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提升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产业链发展新要求、新变化,2024年上半年组织20余位专家,通过研讨、分析和论证,制定了新版《省级重点产业链提升综合评价标准》,为即将开展的省级重点产业链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应“链”而动

激发产业链党建赋能“红色引擎”

产业链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党组织的优势就发挥到哪里。各协会党组织通过开展“激发组织活力,促进企业增长”联企问需解难题活动,争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实践者和推动者。通过产业链党建,有效发挥了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拓展了服务功能。

省煤炭工业协会党支部围绕全省煤炭高效开采和环境协调发展,推动313处(次)煤矿获得“全国安全高效矿井”殊荣。省黄金协会依托中南大学开发的地压立体式感知与岩移主动防控地压监测系统,应用专利技术22项,可高精度、高灵敏度监测原岩应力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全面提升了矿山地压管理水平。省电力行业协会举办“2024西北新能源与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为西北乃至全国新能源和虚拟电厂发展提供了借鉴。省盐业协会坚持每天统计、发布全国及陕西盐行业动态和盐品价格信息,强化行业运行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省清洁生产协会以“一线调研+专家座谈+专题研讨”等形式,探索建立协会“揭榜挂帅”机制,集中优势力量攻克行业共性难题。

产业链党建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抓党建、兴产业、促发展的有机统一和党建工作与协会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内容由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