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

“加减乘除”巧解治理难题

思娟娟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同为基层减负、强基固本等工作贯通起来、一体推进、双向发力,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队伍建设做“加法”。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头雁”培养和“归雁”回引计划。推广社区党组织书记轮岗制,充分发挥45名“金牌书记”和11名银川市“最美社区书记”的传帮带作用,结合“导师帮带制”、社区实训基地建设等,动态储备优质社区后备力量227名。带动党员干部开拓工作思路,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264名综合执法人员力量下沉到乡镇(街道),有效破解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畅通晋升渠道。深化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及时组织开展基层干部初任培训、任前培训和业务培训,为更好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事项做“减法”。开展村(社区)基层减负《指导目录》专题培训,对4类13项32子项自治事项、4类17项协助事项和46项取消事项逐条分析。前进街街道西塔社区在试点后,承担各级事项、报表由269项减少至50项,减少了81%。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杜绝各单位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和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切实“为马减负、为车赋能”。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一专多能培训,实现工作人员“全科化”,更好为居民群众服务。

共建共治做“乘法”。深化“民呼我为、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优化“吹哨、报到、处置、评估”工作流程,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明确吹哨事项清单和吹哨报到人员名单。依托网格巡查走访、居民“随手拍”等方式收集问题,市县职能部门闭环解决。针对新华商圈人流量大、新业态多的特点,吸纳辖区企业商户代表、居民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服务等多方力量,建立城市更新“四方协商”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乡镇(街道),每年到包联镇街社区不少于2次,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深化502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9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推动力量下沉基层、资源“入网进格”。

破解难题做“除法”。全覆盖建立城市社区居民小区党支部411个、楼栋党小组900余个,细分2500余个微网格,优选3600余名微网格员,引导2000余名热心居民、快递员等社会力量开展政策宣传、巡查走访等工作。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推行“接诉即办”改革,围绕“接、转、办、议、考、用”等环节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解决停车难、物业管理难等问题,让群众诉求“有呼必应、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推行“网格+警格”工作模式,做到矛盾问题不上交。

(作者单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