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政企协同,产业聚能,企业受益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遵循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创新优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开展“产业链党建”三年行动,构建“党建引领,政企协同、产业聚能、企业受益”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切实推动各类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势、攀高向强。
织密组织体系 增强堡垒功能
精准配对,搭建工作架构。紧扣晋江市现代产业体系,遴选12个主要产业(行业)开展党建强链赋能,覆盖292家链上龙头企业、有党建基础或意愿的“三有”(有固定场所、有10人以上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针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打破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藩篱”,按照“业务相通、供需匹配、联系便利”原则,从“两新”工委委员单位中指定选派链主。例如,为内衣泳装产业选派贸促会担当链主,同步配套“1+1+1+X”党建工作指导队(1名部门党员分管负责人、1名片区市委组织员、1名部门业务骨干以及若干名党群工作者),形成“一链一专班”的工作架构。
清单落实,明晰工作职责。印发《晋江市非公有制企业“产业链党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2024年纵深推进工作方案,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为链主部门,市直链主部门负责产业链党建统筹谋划,孵化规范行业自律组织,指导成立党组织,研究通过党建引领服务产业发展、企业转型的具体措施。“两新”工委委员单位立足职责提供资源和服务,属地镇街落实链上企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等主体责任,配合链主部门开展党建增信惠企活动,牵头打造或强化1~2个链上企业党建特色品牌。
靠前调度,形成工作闭环。将产业链党建作为市委党建工作年度重点项目,由市委书记“挂帅”,不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市委“两新”工委每月1次日常调度,每季1次“工作拉练”,建立党建助企问题处置化解协调小组,定期收集各链主部门需协调的跨层级、跨部门难事急事,并召开“两新”工委会议商议解决;镇街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委明确1名分管经济或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对接落实,片区市委组织员每月开展工作督导,建立起月调度、季拉练、年考评、常督导的工作落实闭环机制。
提升服务质效 激活发展动能
组织固“链”,推动有形有效“双覆盖”。分类打造产业链党建共建平台,对于尚未成立行业协会或行业协会无实质性运转的产业链,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对于已有行业协会且运作良好的产业链,选派链主部门业务骨干下沉担任党建指导员。强化链上企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党务工作能力,推动符合成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实现应建尽建。链主部门与链上企业常态化举办“理论共学、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建、业务共融、党风共促”共建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收集企业意见建议。
人才强“链”,打造企业发展“生力军”。锻造专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实行“党员共育+人才共培”,单列产业链企业党员发展名额,积极把优秀人才、企业高管发展成党员。对于党组织健全完整、党建工作运作规范且发挥作用较好的链上企业给予人才自主认定资格。指导链主部门用好现代产业体系人才目录图谱,每年至少组织1次企业党员及优秀企业人才交流活动。
服务兴“链”,画好产业抱团“同心圆”。产业链链主以党建为主题,由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每季度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帮助企业申报补助政策、缩短兑现时效。同时,牵头构建企业党组织“朋友圈”,精准提供服务,推动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链上企业抱团成长。
强化氛围营造 厚植品牌优势
高位谋划整合资源。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通过对市直部门的各项党建考评指标,推动产业链党建与机关特色党建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等融合推进,实现链主部门内部主动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业务口共同参与,每年至少策划实施1个产业链党建重点项目。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制定产业链党建考评激励办法,每年评选2~3条产业链党建示范链,在2万元活动经费补助基础上额外给予2万元奖励,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产业链党建”宣传专栏,动态报道各条产业链的先进做法。持续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品牌提升工程,每年由属地指导镇域1~2家链上企业结合产业链特色,培育做强个体党建品牌,并于年底组织集中展演,实现链上有特色、点上有典型。
理论深化巩固长效。依托民营企业党务人才协会等力量,定期听取产业链链主、属地镇街、链上企业开展产业链党建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政企、政会、会企关系,分析把握产业链党建工作规律。通过遴选36位跟党创业“先锋导师”,提炼开发“红色合伙人”系列课程,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广产业链党建的理念和方法,为建立长效机制提供指导。
(作者单位均为福建省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