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我们这行的,少跑不挣钱,多跑压力大,有时挺疲惫的,今天的活动让我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希望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日前,参加完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举办的“晶融护蜂行动”后,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表示。
金融街街道聚焦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现实需要和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打造“友好街道”,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为推动商务街区治理作出有益探索。
“传统讲”变为“随心配”
“砖塔胡同在元代就已存在,而且名称从未改过。作家鲁迅、张恨水都曾在砖塔胡同居住过……”不久前,活跃在金融街附近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们在砖塔社区服务站站长史国平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场沉浸式的“胡同游”,他们走进胡同觅京味儿,重新了解金融街充满风情与韵味的“地域名片”。
为让新就业群体感受金融街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蓬勃发展活力,金融街街道依托红色教育、胡同文化、发展成果展览等资源优势,组织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开展一系列小而精的见学活动。
“在金融街送餐好几年,以前只觉得这里高楼大厦很繁华,今天才知道它的‘昨天’‘今天’!”这是很多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参加活动后的真实感受。
“我们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与党员活动新模式,融合参观、宣讲、沙龙、剧场展演等元素,推出党员学习‘随心配’套餐,依需定主题、因人定模式,有效激发党员学习活力。”金融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街街道工委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党建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针对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网点设在友邻街道(新街口街道)、服务在本辖区这一实际情况,金融街街道工委协同新街口街道工委成立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区域内3家快递物流企业、网点选派党建指导员,以“定期入企+不定期巡查”方式加强党建工作沟通联系指导,在新就业群体骨干中培育发展党员;制定“五明”工作法,即居住地址明、分管片区明、联系方式明、工作情况明和关系归属明,由党建指导员定期开展摸排走访,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库,确保人员“应管尽管”、情况“应清尽清”。
“送货人”变为“收货人”
“我想要一个充电宝,这样手机电量不足时心里就不慌了”“快过年了,我想要一个大大的行李箱,把给家人的礼物都带回去”……在金融街街道组织开展的“点亮‘微心愿’ 凝聚‘新’力量”系列活动中,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100个“微心愿”成功实现。金融街街道将走访中收集到的“微心愿”向街道内“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布,鼓励各企业争当“圆梦人”。
“从‘送货人’变为‘收货人’,这既是一场爱的互动,更是党组织关怀与力量的传递。”金融街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越来越多单位的党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点亮新就业群体“微心愿”。
建立625平方米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党群之家,设置家门口流动党员报到点;深入挖掘辖区楼宇大厦资源,打造50余处新就业群体“歇脚地”;以“快递进楼宇”治理行动为契机,协调各楼宇物业服务企业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小哥驿站”,建立快递分拣站、收发室,并放置饮水机、微波炉、常用医药品以及桌椅、图书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动员金融街购物中心等商场内的餐饮商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餐……一项项务实举措背后是金融街街道做好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的决心。
此外,金融街街道探索“快递进驻+补贴三方平台签约”(物业服务公司代管收发)共同运营大厦内部快递收发新模式,指导物流快递企业错峰分拣、优化配送流程等;在各大厦设置外卖快递柜,张贴“友好驿站”标识;完善楼宇门牌号、交通路线图等信息,规划楼宇周边新就业群体停车区域,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最大限度提升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工作便利度。
“服务对象”变为“治理力量”
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新就业群体介绍改造完的街巷胡同,就后续环境秩序维护听取新就业群体建议;针对新就业群体大多租住在平房院落,电动车充电存在安全隐患这一问题,组织开展议事协商,探索制定“小院微公约”;鼓励有能力的新就业群体成立应急救援突击队,配合街道积极开展扫雪除冰、清理道路障碍等工作……金融街街道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 “治理力量”,实现商务街区发展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金融街街道联合平台网点成立“美团黄”“顺丰红”“饿了么蓝”3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共同签署《红色骑手先锋志愿队承诺书》,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环境整治、重要道路巡查和卡点值守;加入社区党组织统一调配机制,为片区失能、独居、孤寡、高龄老人提供送餐到户、代购代送等服务;发挥新就业群体“活地图”优势,指导新就业群体利用“‘码’上联系”平台,以“随手拍”方式快速反馈垃圾满冒、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堆物堆料等问题,建立“发现问题—街道响应—部门处置—反馈结果”闭环处置工作机制,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
“我们将依托西城晶华党群服务中心、长安兴融党群服务中心等党群服务平台,在为新就业群体‘办实事’‘解急难’‘聚力量’上持续发力,为辖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金融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田间)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