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集人才工作、专业服务、资源链接于一体的社会工作综合平台,助力基层善治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基层治理需要,结合党委社会工作部职能拓展提升原有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打造集人才工作、专业服务、资源链接于一体的社会工作综合平台,助力基层善治。
顺应发展大势,搭建“新平台”。顺应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需要。面对基层“人少、事多、压力大”的现实和居民需求从“好不好”向“优不优”的转变搭建综合性平台,以更好优化基层服务供给。顺应基层阵地统筹整合的需要。搭建综合平台进行统一承接和资源分发,有利于促进基层阵地、资源、力量、服务整合,把各部门下沉资金资源和服务事项“统”起来。顺应基层赋能增效的需要。发挥社会工作部作为党委职能部门的统筹优势,在更大范围整合资金、资源、项目、服务,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向更宽的社会治理领域拓展。
坚持因地制宜,构建“新体系”。阵地选择依托“一个中心”。镇街平台主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而设,包括志愿服务、孵化培育、资源链接等内容,形成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市、县级平台统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园等场地,坚持功能性与展示性相结合,为镇、村两级平台赋能。人员构成采取“三种模式”。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运营服务;一般地方可结合增补社区工作者、公益岗人员进行运营服务,也可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相邻几个镇街进行专业赋能。管理使用理清“三方关系”。镇街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治理服务的公共性平台,日常管理以镇街党委、政府为主;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业务指导和资源协调;市县相关部门可通过多种方式将资金、资源、项目、服务交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承接。
注重借势借力,打开“新局面”。做好顶层设计。四川省在破解“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突出问题“40条措施”中,单列一条“一个平台促整合”,并多次在全省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鼓励试点先行。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全省已建成市级平台4个、县级平台45个、镇街平台415个。强化联动协作。对内,突出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作用,注重向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服务、新兴领域党建等方面拓展;对外,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协作联动,拓展服务领域。制定分领域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工作方案,推动服务由“老幼残弱”领域向信访矛调、新就业群体服务等新领域拓展。
紧扣中心大局,彰显“新作为”。助力基层治理。发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孵化社会组织、培养专业力量、链接内外资源等优势,联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7万家,成立志愿服务队2.8万支,链接慈善资源9458.1万元。服务民生事业。聚焦“一老一幼”等重点人群,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助餐助医、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服务。关爱新就业群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小站”“骑手驿站”等,引入专业项目,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择业、权益维护、情绪支持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区计划”,引入10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发展振兴。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新支撑”。突出项目驱动。抓实“补短板”“提能力”“创特色”项目,其中“提能力”工程重在支持搭建县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创特色”工程重在支持治理力量开展专业服务。突出人才培养。通过举办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班,全省累计培训社会工作“四支人才队伍”达到10.4万余人次,重点提升基层治理、社区服务、资源链接等能力。突出激励引导。鼓励各地加大探索创新,结合实际推广建设社会工作综合平台的做法。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