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制造强市贡献柳州社会工作力量(学思践悟)

吴珊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将社会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把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努力在推进柳州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等战略部署中贡献社会工作力量。

完善制度建设,增强组织力。随着新兴领域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这是做好社会工作的新挑战,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发展新质生产力全过程。要健全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健全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压实工信、市场监管、产业园区等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工作职责,构建“两新”工委统筹、多部门参与、上下贯通、整体协调、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要摸排建档明确工作对象。联合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全覆盖全方位排查,区分“老三样”(汽车、钢铁、机械)焕新产业、“新三样”(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其他优质中小企业三大类,分别建立企业清单台账,动态掌握新兴领域企业情况,精准定位服务对象。要聚焦重点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集中攻坚,推行党组织星级化管理,重点推动广西“民企100强”、互联网平台企业等领域、行业党组织应建尽建。

抓实队伍建设,汇聚向心力。企业发展,人是关键。作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优先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资源向企业倾斜,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帮助企业做到党建强、发展强。选优派强“第一书记”。选派一批党建工作经验丰富、愿意为企业服务的机关干部到工业园区、总部经济、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担任第一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助推纾困惠企政策落实,着力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培优育强党务工作力量。实施抓学习、提能力、促实干“强书记”计划,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员“聘、管、用”,开展书记体验日、“金点子”征集等实践活动和各类集中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好中选优壮大党员队伍。在“两新”组织中推进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星火计划”,适当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年度党员发展指标,以引进一批、寻找一批、转入一批、发展一批的“四个一批”模式壮大党员基数。开展“关注党员成长·激发组织活力”培训,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工业基因、发扬工业精神、弘扬工业文化,推动党员干部争当发展的主力军。

做强链上党建,注入新动力。坚持系统观念,以党建联建共建为纽带,把“党建链”嵌入“产业链”,带动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持续提升抓党建促发展实效。组建联盟“强链”。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工作专班,研究出台组建链上党建联建共建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组建产业链联盟,促进区域内外市场的开拓和互联互通。整合资源“延链”。组建柳州市道路运输行业党委,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瓶颈路段运输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项目攻坚“补链”。将技术攻关难、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纳入项目攻坚库,引导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组建党员突击队,推动党员、人才在科研攻关、技术革新上冲在前、作表率,为企业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高效助企惠企,提升硬实力。园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主战场。柳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服务园区实体经济为重点,开展“党旗领航·入园惠企解难题”系列活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定期会商结对解题。搭建会商平台,定期举办主题研讨沙龙、企业圆桌会等活动,以党建共促、问题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等方式,推动企业与机关、金融机构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定点派送惠企政策。在园区开设惠企政策窗口,组建服务企业志愿者队伍,依托“非公企业家大讲堂”“三师入园区”等载体,点对点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产业补贴、人才引进等政策指导,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定向开通绿色通道。协调相关部门开设“企业专窗”绿色通道,建立企业问题快办、领导现场办公、党员跟踪服务等机制,结合“工业110”服务专线、专用邮箱等渠道集中受理企业诉求,畅通企业下单、党员响应、部门联动、高效办结的“一站式”服务通道。

(作者系中共柳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