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赋能增效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聚焦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坚持系统谋、大胆闯、务实干,形成了一批见成效、可复制、能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市级统筹布局,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济南市聚焦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着力加强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

高位谋划部署推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带头研究谋划、部署推进,连续两年主持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暨社区工作者大会,形成市、区(县)、街(镇)、村(社)“四级书记”统筹抓总、各方协同用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级社会工作部,调整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市、区县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专项小组,强化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与相关部门工作协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聚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十”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从强化党建引领、优化社区服务等方面着手,形成上下左右衔接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汇聚基层治理多方合力

济南市突出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拓宽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举办“左邻右社”泉城社区欢乐荟系列活动,制定《关于健全五项工作机制 提升社区能力 建设泉城活力社区工作指引(试行)》,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带动更多社会力量走进社区、参与治理。

推动党组织联建共建。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机制,推动1.3万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道,小区业委会组建率大幅提升,吸收3900余名党员担任业委会成员。

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路径。开展“新新向党”突破行动,推动市、区县两级建立新业态企业党组织390余个,建设“泉新泉驿”暖心驿站1100余处,带动2700多名新就业群体投身志愿服务。

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基层治理支持保障

济南市坚持人员、资金、政策往基层倾斜,推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不断加强。

着力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出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队伍总量动态保持1.4万人。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连续两年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进行全员轮训。

着力提升阵地服务功能。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持续优化服务大厅布局,稳步推进标识统一、体系优化、功能提升、机制完善。加强社区工作全科人才培训、培养,全市城市社区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全覆盖。

着力强化财政支持保障。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二十级”职业体系,薪酬发放纳入“三保”范围,市、区(县)两级财政年投入达11亿元。近三年市级财政投入6000万元,建成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示范点79处。

持续推进减负赋能,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热情

济南市从严开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

明责定权划边界。全面实行村(社区)组织工作事项清单化管理,开展村(社区)“滥挂牌”问题整治。建立村(居)委会出具证明提醒纠正制度,规范出具证明事项正面清单。

优化整合壮队伍。深入实施“优编强基改革”,下沉街(镇)行政事业编制1000余名。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规范借调、动态补缺等制度。今年以来,招录补录社区工作者270余名。

数字赋能提质效。研发“减·赋在线”平台,将村(社区)出具证明等事项清单纳入平台,实现线上管理、实时查询。针对基层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梳理共性数据填报事项,建立“基层数据一张表”,实现通用数据只填一次。

(本报通讯员 赵志强 韩伟)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