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思维破解物业服务管理难题

聚焦破解物业服务管理难题,以改革创新思维探索“筑网强基、多元化解、诉源治理”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坚持系统集成观念和改革创新思维,聚焦破解物业服务管理难题,选取新城街道打造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积极探索“筑网强基、多元化解、诉源治理”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持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动能。

筑网强基

搭建“三级联动”架构

以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支点”,用基层党建资源撬动治理资源,搭建“网格(小区)—社区—中心”三级服务架构,将90%以上的物业服务矛盾化解在基层。

“点”上筑基,强化网格管理。发挥党支部“主心骨”作用,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将街道304个小区划分为195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200余名,组建业委会(物管会)254个,实施“网格员+业委会”双联动,开展“物业公开日”“入户大走访”等活动,快速响应、及时调解物业“小纠纷”。

“线”上织网,强化多方协作。坚持条块结合、织网扎根,织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党支部、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一张网”,做实居民提事、网格听事、社区议事、民主定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六事工作法”。

“面”上覆盖,强化辐射带动。链接各方资源力量,在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立高新法院驻新城街道物业纠纷诉前调处、高新区物业纠纷调解、新城街道物业赋能3个工作室,1名中心主任、2名法院调解员、4名物业律师定岗接待,36名社区调解员轮岗坐班,将服务范围覆盖至街道全域。

多元化解

提升“一站集成”效能

依托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多措并举推动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方便群众“只进一扇门、多元解纷争”。

“法理情”有效融合。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针对物业矛盾纠纷先“讲法”,由法官或律师团队判明是否合法合规,为介入调解定调子;多“讲理”,将人头熟、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纳入调解员队伍,引导矛盾双方换位思考;善“讲情”,对居民用心用情帮扶助困。

“多方会诊”破解难题。针对停车收费、公共收益等复杂矛盾纠纷,由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牵头,召开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协调公安、规划、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找准矛盾纠纷“症结”,“会诊”制定解决方案。

“联调共治”提质增效。建立物业矛盾纠纷诉前联动调处机制,对法院首次受理的物业纠纷,流转到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尽最大努力就地化解;调解困难的由法院速裁团队快速介入,推动快立案、快处置。物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定期对同类型案件复盘,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实现从“调解一案”到“治理一片”。

诉源治理

擦亮“未诉先办”品牌

聚焦“抓前端、治未病”,品牌化、项目化推进“未诉先办”诉源治理模式,最大程度把物业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主动问需“早发现”。实施遍访居民“敲门行动”、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入群”、发放“便民联系卡”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被动调解”为“主动问需”。今年以来,前置解决居民诉求8600余个。

提前研判“防风险”。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情哨”作用,系统研判往年同期同类物业服务投诉,总结梳理反映集中的物业服务矛盾5大类139项,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维修资金使用、捆绑收费等投诉量较大的突出问题,每月确定1个改革攻坚事项,集中力量解决,提升治理实效。

深度赋能“优服务”。开设“物业赋能大讲堂”,定期邀请物业服务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专家,培训物业服务企业经理、居民骨干、网格员等600余人次,打造“红色物业”实训基地12处,创新举办物业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分批次组织物业服务从业人员进基地、学业务、打擂台、强素质。

(山东省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