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众包,来新订单了。”临近中午,上海市闵行区外卖配送员小余的手机里频频响起派单提示音。在订单列表中,他选择了位于闵行区颛桥万达广场的配送单。“万达有个服务站,等餐间隙可以休息一下。”小余表示,“暖蜂友巢·颛桥万达党群服务站”已成了他们另一个“家”。
闵行区聚焦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在全区9大核心商圈及45个商业综合体推进“暖蜂友好商圈”建设,眼下七宝领展、颛桥万达、虹桥天街、首尔夜市等7个商圈的站点已投入使用。该区还发布了《闵行区“暖蜂友好行动”工作指南》,同步推动“友好街区”“友好社区”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构建起“累了有地方歇脚、饿了能吃饱饭、送餐更加顺畅”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
服务对象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
下午一点半,已经过了正常饭点,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们的午餐才刚刚开始。外卖配送员邓辉和同事们送完单后来到“暖蜂友巢·梅陇党群服务站”的梅好“食”光食堂就餐。两荤一素、不限量米饭,还有热腾腾的汤,只要9.9元。在上海,这个价格让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直呼实惠。
新就业群体需要什么,“友好场景”就提供什么。吃饭难、吃饭贵,一直是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们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为此,设在街区里的暖心食堂应运而生。“以前为了工作,吃午饭经常不定时,在路边吃顿快餐,也要十几、二十元,现在午餐营养全面,费用还便宜了一半。”邓辉表示。服务对象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服务就送到哪里,闵行区统筹用好“暖蜂友巢·党群服务站”沿街空间,一站式全天候为“骑手”们提供休憩、充电、阅读、应急等服务。
“在马桥华润有巢社区,我感受到了家的氛围……”顺丰快递员张鑫锐说。张鑫锐所居住的华润有巢社区是闵行区首个保障性租赁公寓,为了让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闵行区探索在马桥华润有巢、新虹“小哥楼”等新型租赁社区建设组织有保障、阵地有温度、生活有感受度的“暖蜂友好社区”。针对“找门难”问题,莘庄康城社区专门对楼牌号及道路指引牌进行可视化改造,提供社区电子平面图,让楼栋信息一目了然……
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进门难……这些曾经困扰新就业群体的烦恼,如今有了实打实的回应。从新就业群体视角出发,闵行区搭建多个友好场景,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美美与共”的城市价值观和友好体验。
倾听“新”声,11类服务清单共筑友好生态
“希望有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类的免费指导”“希望能租到更便宜的房子”……在“小哥有话说”交流座谈会上,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各抒己见。在闵行区,这样的座谈会自“暖蜂友好行动”启动以来,已经开展了70余次。
如何让新就业群体友好理念落地生根?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14家区级部门、群团组织,成立“暖蜂友好行动”工作联盟,建设“新心相印·同行伙伴”朋友圈,聚焦新就业群体关注的就餐、租房、就医、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推出11类149项服务清单,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3.2万人次,构筑起新就业群体友好生态。
聚焦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闵行区总工会、闵行区红十字会等开展培训;联合闵行区文旅局推出公益电影进社区,丰富新就业群体文化生活;聚焦新就业群体“住房难”,联动闵行区房管局、魔方公寓等新型租赁社区,向顺丰、京东、圆通、饿了么等平台企业、网站点推出租房优享服务;联动闵行区卫健委、社会办医机构为100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证快办”服务……在“暖蜂友好行动”工作联盟的共同努力下,新就业群体的“新”声正一个个实现。
“新”心相融,成为基层治理“好帮手”
看到小区里随意停放的非机动车,“顺手”进行整理;遇到楼道内空巢高龄老人,“顺手”代扔垃圾,成为社区“老伙伴计划”有益补充……
闵行区以志愿服务为牵引,探索组建14支200余人的新就业群体同行志愿服务队,鼓励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们当好“社区观察员”,以“随手拍”“随手报”等方式“顺手”将社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文明现象反映到社区,形成“发现问题—居委会快速响应—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处置”的闭环机制。
除了参与社区治理,常与餐饮单位打交道的外卖配送员还扮起了食品安全“吹哨人”的角色,对餐馆营业执照是否登记有效、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餐馆工作人员健康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问题,“骑手”志愿者一一观察记录,并及时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闵行区还以积分管理为激励,动员新就业群体通过参与基层治理、行业治理获取积分,让新就业群体从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成为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的“好帮手”。
(本报通讯员 浦君燕)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