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为新就业群体 “绣”出幸福生活

编者按: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江西省南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全力答好如何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这一时代“考题”。

2020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就业群体不到16万人,而到2023年底,这一数字已超33万。面对这一新形势新变化,依靠传统思路和举措抓党建工作已很难适应实际需要,怎么办?

作为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之城”,南昌市的答案是:“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塑形”、以服务机制建设“聚力”、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赋能”,深入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做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全力答好这一时代“考题”。

优化组织结构 把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早上6点,网约车司机侯师傅开始出车,乘客上车后看到车窗旁显眼的党员身份牌说:“下单时,在手机上就看到了党员身份标识,让人很有安全感。”

给乘客带来安全感的,正是“共产党员”这四个字。侯师傅是一名退役军人,开网约车已经有三年。“之前党组织关系在老家,而平常工作在南昌,一直希望能定期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侯师傅说。他曾经联系网约车平台企业,得到的答复是网约车司机群体没有建立党组织。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调研后,全市迅速铺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侯师傅所在的平台企业是第一批组建党组织的新业态企业。

面对新业态企业发展扩张快、组织架构变动频繁、加盟合作企业多、持续铺点建网的实际,南昌市主动出击,顺着“流动链条”搭架构,在市交通局、市委网信办、市邮政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市交通运输行业综合党委、市互联网行业党委、市快递行业党委、市“小个专”综合党委,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党建、抓平台就要抓人群”责任,将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纳入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规范,印发《南昌市落实〈关于加强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重点任务分工》等文件,指导各行业党委制定任务清单、服务清单、活动清单、责任清单“四张清单”,从总体责任到具体服务、从长期任务到短期活动,有效明晰行业党建职责。

仅在“条”上统还不够,还要调动“块”的力量。明确镇街、村(社区)、园区等属地责任,将辖区企业、网点站点纳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范畴,纳入其党建工作范围,就近将新就业群体中流动党员纳入管理。此外,坚持党群共建,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深化落实党群“四共四同”(四共即基层组织共建、思想政治共学、阵地资源共享、工作队伍共育;四同即重大事项同参与、发展建功同发力、社会治理同融入、共建责任同述评)共建机制,“一对一”指导平台企业,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推动群团组织向下延伸,及时开展“推优入党”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行业指导、条块结合、协同参与、整体推进,南昌市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全面建立、日趋完善。在全面摸排的工作基础上,全市坚持“抓总部带全网、抓龙头带全链”的工作机制,紧盯头部平台企业、大型快递企业在南昌区域总部这一枢纽,根据业务发展、组织架构、党员人数变化,跟进健全和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动党组织延伸到业务板块、工作部门、项目团队。例如,网络主播行业围绕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数字文化、大数据管理、内容生产传播等五大“链盟”,探索将党组织建在“链”上,引导企业党组织以楼宇为基本单元,与街道、社区、机关、国有企业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共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35家平台企业区域总部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670余个网点建立党组织,灵活依托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1180余个,开展共驻共建活动3500余场次,通过流动党员“回家”“建家”“恋家”系列活动,找出流动党员950余人。

加强服务机制建设 让党组织“温度”触手可及

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工作,如何切实把关心关爱工作做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如何保障针对新就业群体的政策做到长久有效等话题备受各方关注。为真正实现把关心关爱更多体现在推动政策长久有效上,南昌市把高水平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机制建设放在关键位置。

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章建云指出:“要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基层阵地作用,让劳动者们工作劳累的时候有个舒心便利的歇脚地。”

近年来,全市整合36个街道、870余个社区党群服务资源、地下空间、架空层等,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形成“红色驿站”“青蜂侠”驿站等关爱服务品牌,探索推进“益新赣”党群服务地图点亮计划,面向新就业群体免费开放。

放眼全市,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织就的服务网络全面铺开,因需而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新就业群体友好的氛围处处可见、可感。

南昌市在各大商圈整合商业、文旅、餐饮等社会资源,推行“小哥食堂”“爱心企业联盟”等多项措施;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停车难等问题,在全市20个取餐聚集地划出外卖员专用停车点位;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进门难”,协调建设30个“友好商圈”“友好小区”,45个商务楼宇前台空间设置外卖中转站。针对网约车司机“充电难”,推进全省网约车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全市“1+X”阵地体系建设,全市67个“司机之家”配备直流快充终端,降低充电成本;针对货车司机城市通行难、证照办理难、资金筹集难等问题,组织各县区开展“我为货车司机办实事”活动,建立道路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协同解决货车司机诉求问题,优化通行政策,简化办证程序……这一幕幕展现了“英雄之城”对新就业群体的包容和关爱。

党群阵地建好了谁来管?这是摆在南昌市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为了实现“常有人常运行常服务”,着力解决场所“重建轻管、管用脱节”问题,提升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率,南昌市将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为人人愿来、人人想来的“人气阵地”。南昌市所有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采取预约服务机制,按照“谁用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多渠道管理模式,健全党群阵地开放共享机制,吸纳文艺团体、热心居民、党员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力量成立阵地管护队伍,同时将83处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所交由属地管理,真正实现党群服务阵地在常来常往中常用常新。

建好用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驿站的同时,南昌市也从服务机制入手,真正达到一项政策管长久的目标。

推动12家市直部门联合制定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清单,围绕政策扶持、就业创业、职业培训、权益保障等推出78项暖心举措,明确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放开他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市总工会深化“工建服务党建”,广泛开展困难帮扶、法律服务、技能提升、心理咨询、文体活动、亲情关爱等服务。团市委定期收集新就业群体青年在健康、婚恋、就业创业等方面需求,推出青年民生实事特色清单。市妇联将妇女维权关爱、健康讲座、技能培训等公益活动纳入新业态,为新就业女性及其家庭保驾护航……一条条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的“关心关爱链”基本形成。

做实“双向奔赴” 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扎根“英雄之城”

有了党组织,党员踊跃站出来;一件件“暖心事”落地落实,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基层、发挥作用,开启了与“英雄之城”的“双向奔赴”之旅。

“我是一名网络主播,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也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全市首届“洪城红”新兴领域“最美主播”提名人选、江西仟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播李悦晴说,自己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线上,见得多也管得“宽”。“近期南昌市实施雨污分流,一些地方出现路况拥堵现象,部分外来游客不了解情况,我组织团队十几个人开启直播,客观地向游客朋友解释。我们团队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据统计,在南昌市每天有700余名新就业群体反馈市容市貌、治安等问题,已成为城市检“茬”官重要力量;790余名网络主播常年加入公益助农直播团队,“红色直播间”助农增收超亿元……新就业群体党员在诚信守法经营、文案质量把关等方面打头阵、作表率,用心讲好南昌故事,宣传南昌发展、南昌美景、南昌味道,提升城市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南昌市还紧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特点,探索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推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市互联网行业党委成立乡村振兴农产品销售直营店,建立助农抖音账号,驻村书记与网络主播强强联合,化身农产品“代言人”,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市快递行业党委深化“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理念,依托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引导快递企业前置服务端、延伸服务链,实现村村通快递,落实快递末端派费核算指引,实现收派费用标准化、账单透明化,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截至今年8月,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63亿件,同比增长26.22%。

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开展网约车“阳光行动”行业治理,公开计价规则,保障从业人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并直接联系12家重点企业党组织,建立企业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引导平台企业服务大局、遵纪守法。市“小个专”综合党委制定网约配送行业送餐服务管理规范,推行外卖餐食封签等措施,联手南昌美团外卖党支部推动980余户食品经营单位创建“安心餐厅”,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注重行业、企业和属地共同激励引导,大力推动行业业务能力评比表彰、地方政府先进典型选树,举办首届“洪城红”新兴领域最美人物评选活动,不断健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更应是享有者、受益者。”南昌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加速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资源投入,把新就业群体这支新力量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汇聚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本报通讯员 熊传其)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