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融入、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凝聚共识,突出重点,探索“三省(市)四地”“毗邻共治”社会治理新路径
天津市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自觉融入、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加强与北京市清河农场、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合作,积极探索“三省(市)四地”“毗邻共治”社会治理新路径,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凝聚协同共识,构建“毗邻共治”合作机制
主动沟通对接,搭建交流平台。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先后3次到访北京清河农场、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签署《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区域社会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联络员协调机制,搭建“四地”社会工作领域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
加强工作联系,发挥牵头作用。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谋划推动“四地”社会工作合作各项工作,加强对接,先后筹备“四地”社会工作座谈会、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京津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暨志愿服务培训会,协调落实领导小组各项部署和议定事项。
坚持目标导向,明确合作重点。结合“四地”社会工作实际,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制定《“夯基固本 协同共治”社会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将框架协议5大合作方向细化为12项具体落实举措,与毗邻三地分领域开展座谈交流,推进合作事宜尽快落地落实。
突出协同重点,筑牢“毗邻共治”发展基石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支持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跨区域合作,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宁河区相关种业公司品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带动毗邻地区农户增收致富。
开展党建联建,破解治理难题。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动“四地”22个毗邻街镇党(工)委、56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构建阵地联用共享化、活动联办经常化、难题联解高效化的工作格局,顺利开展宁河区芦台街道与汉沽管理区振兴街道第一批社区工作者互派锻炼工作。
维护区域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加强与毗邻“三地”信访工作的沟通协作,完善“四地”重要信访事项联合接访会商机制,加强重点信访人信息互通和联管联控工作。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办公室作用,协调“综治能动组”和“法治保障组”力量,推动深化“四地”法检司协作,持续提升纠纷化解质效。
注重协同质量,提升“毗邻共治”服务成效
丰富“新”服务,壮大“新”力量。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毗邻“三地”开展新兴领域摸排,共同开展异地企业走访活动,建立企业跨地区诉求清单,合力解决企业发展堵点问题。建立以“两司两员”(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为主体的新就业群体信息推送机制,向毗邻“三地”来宁的新就业群体开展专项联系慰问,共同铸造“小哥驿站”服务品牌。
创新自治模式,增强治理活力。指导毗邻地区村(社区),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共同商定、搭边要事“两委”成员共同商议、村民议事共同开展的自治模式,营造村民议事、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芦台街道和院社区与汉沽管理区北陈社区联合打造津冀社区居民会客厅,协商解决两地社区居民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
优化志愿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对接毗邻“三地”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建立区域集中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丰富志愿服务供给,打造区域志愿服务品牌。举办“京津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暨志愿服务培训会,展示志愿服务成果,邀请志愿服务领域专家授课,为志愿者培训赋能。联合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志愿服务,举办京津冀“三省(市)四地”志愿服务公益市集活动。协同开展树立文明新风行动,联合发布《共筑文明新风倡议》,培树文明新风。
(天津市宁河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