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彰显制度生命力(评论)

杨发祥

“民情日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形式,在基层彰显出强大的制度生命力。

“民情日记”提倡“身”入一线、“心”入群众,有利于密切党群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民情日记”坚持“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是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的直接体现,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凝聚了党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蓬勃力量。

“民情日记”提倡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有利于推动科学决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民情日记”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从而真正发现问题、抓住本质、找出规律,最终作出正确决策。

“民情日记”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惠民,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民情日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向服务企业、助力共富全面拓展,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民情日记”要求真抓实干、破解难题,有利于优化党风政风。“民情日记”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直击现场、直面群众、直视问题,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充分展示他们踏实干事的良好形象。通过“民情日记”推动党员干部既身入群众又心到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社风民风。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