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党建工作一头连着党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新发展、新延伸、新课题,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抱团发展、聚合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合肥市立足“芯屏汽合”“急终生智”(“芯屏汽合”指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急终生智”指城市应急安全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等,结合“链长制”工作,深入开展红“链”赋能行动,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红色动能”。
组织固链,壮大“链”规模
“和江淮集团、蔚来、比亚迪这些公司坐在一起面对面谈合作,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打破行业壁垒、企业大小、地域界限,以产业链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身份进行对话,靠的就是产业链党委牵线搭桥。”合肥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马文明说。
坚持抓源头、强引领,合肥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同步融入党建工作,在企业落地规划时同步考虑党组织建设,依托职能部门、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商会协会等,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分类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建设。
依托主导产业链成立产业链党委,由党员“链长”担任第一书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书记,产业链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书记和委员,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产业链组织体系。
目前,合肥市已成立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等11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党委和44个县区级产业链党委,吸纳职能部门84个、科研机构59家。78家“链主”带动1万余家“链员”,覆盖上下游企业党组织3430余个、党员7万余名。通过把战斗堡垒建在产业链上,发挥产业链党委以及链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党员主动找组织、亮身份,企业积极组建党组织的良好氛围,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服务稳链,优化“链”环境
建强组织是第一步,如何畅通产业链企业合作对接、促进优势互补才是关键。合肥市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制定产业链党委工作职责、运行机制、议事规则,把服务保障聚在链上。
市、县两级产业链党委牵头链上企业党组织书记、出资人代表、涉企部门组成“红色议事团”,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链发展政策、党建资源等问题,做到“常态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定期梳理并解决链上企业遇到的困难。
“为突破‘卡脖子’工艺,希望能和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密切合作。”“企业近期订单激增,希望政府在用电方面加强保障……”在近期举办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党建联席会上,长鑫存储、北方华创、广钢气体等链上企业提出各自遇到的发展难题,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带领有关部门现场研究商谈解决方案,并就加强党建工作、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链建设进行部署。
加强指导、做优服务,合肥市从涉企部门选派685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下沉链上企业,建立健全“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长效机制,通过“实地走访+收集”“问题清单+反馈”“末端倒查+跟踪”的工作闭环,收办链上企业问题诉求2340余件,帮助链上企业牵线搭桥、解决融资招工等难题1200多个,争取政策奖补732项。
发展强链,提升“链”效益
为更好发挥产业链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融入发展、赋能发展,合肥市深化党建链打造合作链,释放更多共赢红利;聚焦党建链打造人才链,凝聚更强创新合力,不断实现产业链“破圈”增能。
汇资源、搭平台、拓市场、获订单……今年5月,合肥市产业融合对接会暨链通集成电路专场活动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办。活动中,晶合集成、乾芯科技、含铭电子等35个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企业在互动交流中推介项目产品,对接供需、商谈合作。通过开展红“链”赋能行动,搭建常态化助企对接平台,合肥推动链上企业立足自身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撑。合肥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举办全球云聘会、招才引智高校行、重点产业链招才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市县两级产业链党委通过引导链上企业设立科研攻关小组、生产突击小组、党员先锋岗和工作室等方式,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各展其能、各尽其用。
如今,合肥培育了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6个千亿产业链,党建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深度交织,正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这座城市科技创新、产业攀高。
(本报通讯员 赵军)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