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这一目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便利、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所需所盼,推出一批实在、贴心的举措,形成一套特色“组合拳”,持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找准视角搭建友好场景
在松陵街道冬梅社区天铂华庭小区西门口,在向门卫展示绿色的“小哥码”后,饿了么外卖配送员沈磊按下门禁装置上的“人脸开门”按钮,通过“刷脸”顺利进入小区送餐。
今年以来,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区镇,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新就业群体的困难与诉求,从而厘清友好场景的建设思路。
聚焦进门难问题,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试点推出“江城哨兵·小哥码”,指导天铂华庭小区业委会、冬梅社区与美团、饿了么、叮咚买菜等14家平台站点签订《进小区文明配送三方行为公约》,由站点提供名单,经审核后,物业可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人脸信息录入小区门禁系统。“江城哨兵·小哥码”试运行以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注册并通过审核后,在小区门口扫码即可直接骑电动自行车通行,每单的配送时间可节约5~8分钟。
临近午饭时间,网约车司机吉伟明驱车来到吴江财智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在网约车集中充电区域充电。苏州物源物业项目负责人周恒立介绍,他们目前在商场地下规划了50多个充电桩,不仅价格比外面优惠,而且可以免费停车4个小时,许多网约车司机都愿意来这里充电。
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这些曾经困扰新就业群体的烦恼,如今有了实打实的回应。7月试点以来,吴江区建成友好小区、友好商圈、友好机关、友好楼宇等多类友好场景近120个,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机制、配套服务,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
吴江区还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依托社区食堂积极打造“小哥食堂”,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折扣套餐、延时留餐等关爱服务,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可享受7~8折就餐优惠。目前“小哥食堂”已为850余人次提供暖“新”就餐服务。
“食有所安,病有所医”,吴江区还与苏州京东方医院共同打造新就业群体共建关爱项目,围绕公益服务、关爱服务、阵地建设等7项内容开展合作,在苏州京东方医院设立“骑手暖心定点门诊”,开通“骑手健康卫士”客服热线,方便新就业群体就医。
联合“盟友”共筑友好生态
为了让友好理念落地生根,吴江区广泛凝聚部门、区镇、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企业等力量,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目标一致的“友好联盟”,通过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构筑新就业群体友好生态。
在多方“盟友”的共同努力下,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吴江区总工会、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苏州农村商业银行等,针对因病、因伤住院或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就医的新就业群体,推出定制“小哥关爱专属险”,涵盖体检、慈善帮扶等多重保障。
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渠道也更宽了。今年6月,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总工会开设吴江首个工会“职工夜校”,推出美妆造型、心理舒压、花艺造景等课程,提升新就业群体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7月,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滨湖职业培训学校等单位,搭建“小哥学堂”综合性学习平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历提升等多元化教育培训服务。
得益于“友好联盟”的支撑,吴江区不断尝试将友好场景向新就业群体的家庭成员延伸。暑假期间,吴江团区委探索开展了“小哥暑托班”项目,选取松陵街道、江陵街道等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常驻区镇的32个社区(村)作为办班点,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照护,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加快推动友好场景建设、扩大友好服务供给,赋予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更多价值内涵。”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烜说。
形成“双向友好”的社会共识
美团中山路站的张广辉是第一批加入“江城哨兵”志愿者队伍的外卖配送员,他发动站点同事通过“随手拍”的方式向社区反馈问题,积极参与社区防台防汛、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张广辉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
吴江区充分发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走街串巷的职业特点,组建起“江城哨兵”志愿者队伍,鼓励他们以“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或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等志愿服务。
除了参与基层治理,常与餐饮单位打交道的外卖配送员还扮演起了“食安吹哨人”的角色。每次等待取餐的间隙,外卖配送员刘世斌总会从兜里取出一张任务清单,对照检查商家的卫生状况、健康证信息等,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告知店家并向社区报告。吴江区招募30多名外卖配送员担任社会监督员,在食品安全、反餐饮浪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吴江区还引导一批带货主播、直播“达人”走进田间地头,利用直播平台为乡村富民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作用。
“我们将开拓更多适合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的领域,让他们牢牢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为共建乐居之城注入新动能。”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张霞表示。
(本报通讯员 周成瑜 山婷婷)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