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聚焦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组织活动开展不多、缺乏载体抓手、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不足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施策”,通过健全组织框架、建立思想引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新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打造“建框立制搭台”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新经济组织发展新格局。
构建组织框架
持续提高组织力
完善组织体系,提升管理效能。持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共学共商、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等制度,在新经济组织中推进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强化企业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保证企业发展方向。
坚持一类一策,健全管理体制。根据新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丰镇市坚持分类施策,健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细分为“垂直管理”和“属地管理”两种模式,前者加强行业党委建设,将行业分类清楚的企业党组织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强化管行业就要管党建的意识;后者将无明显隶属的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归口属地党组织管理,如开发区内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
线上线下结合,加强教育管理。针对新经济组织数量众多、党员集中教育管理困难的情况,探索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开展专项督查、定期情况通报、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新经济组织,建立上下联动、运转顺畅、覆盖面广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引领机制
找准有效抓手
创新学习模式。为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提出“四讲四学”(领导干部深入讲、带头学,专家教师专题讲、集中培训学,支部书记带头讲、党员主动学,党员职工交流讲、线上线下学)学习模式,利用座谈会、观影会、微信群学习等形式,从职工自身发展入手谈变革、讲发展,在边学、边听、边思、边悟中凝聚思想共识。
细化协作机制。针对“小、弱、散”等新经济组织活动无场所、不规范、无吸引力等现实问题,按照行业相近、业务相关、属地相近的原则,将新经济组织划分为5个片区,形成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片区问题共商共解、片区企业合作互助新模式,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企业党组织之间的交流。
夯实发展机制。借助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注重把生产经营先进个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工匠。同时,组建党员攻坚团队,支持各类企业与辖区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
健全载体平台
助推合作共享
培塑党建活动平台。创新主题党日开展方式,实施轮值机制,通过组织党员“联学”、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工作“联促”、队伍“联建”,推行“互观互评互学共提高”工作法,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轮值主题党日,搭建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发展合作的平台,推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转变,形成新经济组织之间互帮互学、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深化服务融合平台。融合投资、法律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常态化开展“代办服务团”“服务企业专员”活动。市级领导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项目管家”服务团队,完善问题交办、办理、反馈、销号闭环管理机制,打通直接联系服务新经济组织通道,协调解决涉及企业注册、法人变更、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的困难80余件。
创建业务融合平台。紧贴企业实际、紧扣企业文化,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党建工作与回馈社会相融合。以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为抓手,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窗口、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业务竞赛、岗位示范、诚信建设等实践活动。开展敬老助学、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助推社会和谐。结合“一企联一村”行动,7家新经济组织与7个村达成合作意向,36家企业与35个村签订36个定向帮扶协议。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