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社区工作的“广阔舞台”

四川省达州市以强化政策引领、加强学习培训、切实松绑减负为抓手,不断深化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在“小社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切实当好社区工作的“服务者”、群众身旁的“知心人”。

政策引领,涵养人才蓄水池

“达州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根本上加强了基层社会工作者的教育管理和待遇保障,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谈到达州市对基层人才的培养,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副乡长周宣深有感触,他以前是漆树土家族乡花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因为工作表现突出,通过参加人员选拔成功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达州市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的若干措施》,对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建立起“4类15级”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这几年,我们的待遇得到保障,干劲更足了。”谈及工作上的变化,从事社区工作30年的宣汉县东乡街道育才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亢菊说。

2024年,达州市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配备工作实施方案》,优化社区工作者力量配置。目前,全市共有728名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全覆盖。通过公开选拔、考核招聘等方式,有9名优秀社区工作者经考试进入乡镇班子,12名社区工作者被录用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学用并重,提升服务精准度

“我们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各项工作中,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族团结之家等多种形式,为各族群众讲政策、解难题……”在通川区举办的第二期“社工大讲堂”上,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远君讲述了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难忘经历,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而这仅仅是达州参赛、交流的一个缩影。

在训中学、在赛中练、在带中悟,达州市通过“业务培训+能力竞赛+帮带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

为更好激励社区工作者提高工作能力,达州市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干,以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党课“擂台赛”为抓手,推动县级层面搭建社区学习交流、晾晒比拼的平台,示范带动全体社区工作者拼实绩、晒亮点、学经验、争先进;同时,常态化开展“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社区直播间、街道现场会等活动,推动社区工作者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在比拼中提升,切实把为民服务落在实处、扛在肩上。

松绑减负,释放基层新活力

“现在的机制牌子、证明事项明显减少了,服务群众的时间更多、效率更高了,我们的职责范围更清晰,工作也更好开展了。”天星街道滨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英高兴地说。

为有效应对基层“人少事杂、责重权小”的情况,达州市以规范社区服务事项为抓手,通过规范出具证明、清理挂牌乱象、定点监测落实,逐步推进工作力量下沉,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

社区治理不是社区工作者的“独角戏”,而是基层多方主体的“大合唱”。达州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建立社区“大党委”机制,落实双报到制度,有效搭建部门单位、驻区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方参与的共治平台。

去年以来,全市城市社区共召开“大党委”工作会议500余次,确定联系服务群众共建项目960余项,打造“能人帮帮团”“四点半课堂”等品牌,共驻共建氛围日趋浓厚。持续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引导辖区多方社会主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加强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吸纳培育,有效将210余位新就业群体纳入社会治理队伍。

(本报通讯员 雷镇隆)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