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新”力量 激活“新”动能

—— 安徽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观察

编者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多地新兴领域面临着党组织关系难建立、党员和党组织联系不紧密等现实难题。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难题,让党旗在新兴领域高高飘扬,安徽省进行了哪些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记者深入安徽新兴领域寻找答案。

探索一

聚焦“两个覆盖”构建有形有效的组织体系

安徽省有登记注册企业242万户,社会组织3.8万个。全省始终把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为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安徽省以全国民营500强企业、省民营百强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以及快递、网约 配送等企业为重点,全面开展生产经营、党组织设置情况“两项排查”,做到生产经营、职工队伍、党员队伍等情况“六清”。“202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两轮‘扫楼’行动,深入调查摸清入驻企业和社会组织情况,建立一企一档、一社一档。”合肥市庐阳区财富广场楼宇党委书记陈伟介绍。

为持续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的组建和党员的培养力度,推动有3人以上的企业单独组建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组建联合党组织,对党员组织关系暂未转入工作单位的,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持续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我常年在合肥跑网约车,党组织关系一直在老家,很少回去参加党组织活动,今天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滴滴合肥新业态劳动者流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网约车司机张晓颜感慨道。

全省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对暂时不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通过组建群团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逐步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案例

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成长为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的中国零食品牌,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供应链平台。“早期创业时,我们就感受到党史文化的力量,但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当时只有3名党员,缺乏清晰系统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在上级机关领导下从一点一滴着手党建工作。”党的二十大代表,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潘道伟回忆说。10余年来,公司党员发展至300多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5%,70%以上公司高管为党员。目前,公司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多个业务党小组,覆盖全国百余家社区门店、四大集约基地、22个职能部门,基本实现了业务拓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较大的数字货运平台。公司党委针对货车司机流动性强的特点,建设“云党建平台”,通过发布“红色征集令”“党员司机接力棒”等方式找党员,依托大数据精准推送摸排信息,目前已有1.75万名党员司机在平台亮明身份。定期采用“红色直播间”“网上党课”等形式,邀请党史、法律、保险等方面专家进入直播间,对司机群体关心关切的问题答疑解惑。发动1000余名党员组建“党员司机志愿服务队”,在安徽地区成立16个分队,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帮扶互助活动。2024年12月,公司党委开展“我最难忘总书记的一句话”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1万人,1200余名司机参与讨论。“我最难忘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是一名女司机,跑车22年,我感觉货运行业对女性来说尤为艰辛。但我相信自己能勇敢追梦,活出自己的价值。”合肥最美货车司机、合肥互助分部宣传员李长菊感慨道。

成效

——通过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党组织设置情况“两项排查”,全省纳入管理的“三有”非公企业11.5万户、社会组织1.93万个,其中6.9万户非公企业、1.33万个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10.61万户非公企业、1.33万个社会组织组建群团组织。

——针对货车司机群体数量庞大,跨省区市流动频繁、组织难度大等特点,工作人员沿着货车注册地、集散地、货运线以车找人,排查出党员7200余人,依托交通执法部门、平台企业、货运集散地、“司机之家”等,组建实体党支部28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62个,高标准建设“司机之家”12个、驿站35个。

——压实园区党工委一线指挥部责任,推动全省12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累计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4万余个,党组织覆盖率达63.25%。

探索二

加强互融共促以“党建强”助推“发展强”

把服务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安徽省以发挥党组织实质作用为目标,积极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省级层面出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党建工作意见,发挥产业链党委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推动产学研、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协作共赢。探索实施党建强企惠企行动,在合肥、亳州等5市深化党建强企惠企工作,协调对接涉企部门,整合各类惠企政策,大力推动政策落地。“前几年,公司发展出现资金流困难,党建惠企政策帮助我们享受到贷款授信400万元,还获得所在园区4项奖补资金44.3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尼秀明说。

以党建为桥梁纽带,开展党建共建联建,深入推进与沪苏浙交流合作。2021年以来,全省组织非公企业出资人、负责人、党务工作者,赴沪苏浙开展非公党建学习考察活动870多场次,举办两届长三角地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论坛。目前,全省园区党工委、非公企业党组织等与沪苏浙已建立合作关系326对,签署合作协议453份。

案例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是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公司党委实施党员培养“雏鹰行动”、新晋党员“雄鹰行动”、在职党员发展“猎鹰行动”等“三鹰”行动,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发展成为党员。公司成立17个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参与11个攻坚项目,发明专利中有党员人才参与的超过70%。

芜湖市南陵县成立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党委,推动产业链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助力链上企业抱团互补、集成优势。目前,累计引育行业龙头及关联企业150家、投资额近250亿,实现了智能仓储设备和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发展态势,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成效

——全省各地紧扣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371条产业链成立链上党委,覆盖2.5万户上下游企业、1000多个职能部门和390多个科研单位。2024年以来,各产业链党委累计开展党建交流、要素对接、科技攻关、招商引资、引才育才等链上活动1500余场,吸引8300多家链上单位、5.8万人次参加,招引重大项目1800余个,争取政策奖补2800余项,解决链上企业融资、招工等问题3900余个。

——合肥市统筹40个涉企部门、国有企业等政策资源,围绕政治激励、项目准入、要素配置、融资帮扶等七大类,制定“党建惠企百条”,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

——亳州市打造“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举办服务集市活动,组织41家职能部门、金融服务机构集中“摆摊”,帮助企业争取落实政策奖补4500余项,融资8.34亿元,解决用水、用电、招工等问题3850余个。

——滁州市出台“党建聚链、助企发展”行动意见,成立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党委,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等担任产业链链长、党委第一书记,2024年各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书记带队外出招商100余批次,新签约亿元项目405个。

——马鞍山市雨山经开区与南京建邺高新区联手,构建“零距离”区域党建共建模式,拓展延伸双方在人才共育、产业互补等方面的合作。2024年以来,园区已有16家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飞地”,承接南京产业转移投资亿元以上企业8家。

探索三

加强思想引领持续建强“三支队伍”

2024年8月14日、11月20日,省委社会工作部分别举办“举旗帜·送理论”新兴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示范宣讲专题报告会,共77万余名党员职工在线收看。2024年以来,重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宣讲方案》,明确省级示范带动讲、行业党委引领讲、开发园区一线讲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进站点、进商会进协会”。

通过“找出一批、输入一批、发展一批”的“三个一批”专项行动,每年单独制定新兴领域发展党员计划,不断壮大全省非公企业党员队伍,2024年全省新兴领域发展党员1.5万余名。

按照“内部选、上级派、外部聘”3种方式,持续优化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队伍来源,省、市、县每年分级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示范培训,带动街镇、社区实现培训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党务工作者“红领”认证,参照职称评审体系,面向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建指导员,开展“两新”党建工作师、“两新”党建指导师认证。

案例

“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党员,宣讲党的理论,分享党建经验,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安徽金水坊文化产业园党委书记、“金棕书记工作室”负责人金棕说。2019年以来,金棕先后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等上党课近360场次,受众近6万人。针对部分非公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业务本领不强等问题,注重整合资源,依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名师等,成立名书记工作室,开展结对共建,做好“传帮带”。

成效

——安徽省注重从出资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中推荐党组织书记人选,大力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目前,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由经营管理层成员担任的达86.3%。

——安徽省全面推行党建指导员“编组进站”管理,连续10年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派驻5批7.2万名党建指导员。依托园区、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950多个党建指导站,强化对党建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监督。

——2024年以来,各地党建指导员走访非公企业5.2万户,走访出资人、实际控制人、党组织书记、职工等10万多人次,收集问题诉求5.1万件,由各级非公工委会同涉企部门及时交办分办、闭环管理,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截至目前,全省16个市全覆盖开展党务“红领”认证,通过党建工作师及党建指导师认证2700余人,有效提升了新兴领域党务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探索四

打造“友好场景”着力实现“双向奔赴”

安徽省把建设“友好场景”作为突破口,全面做好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工作。制定《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5项行动24个项目实施方案》,印发《关于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通知》,举办全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现场会。在新就业群体相对集聚的区域,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成友好社区、友好街区、友好园区、友好城区等不同层次“友好场景”2084个,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就餐难”等现实问题。

充分发挥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熟悉街头巷尾、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把新就业群体有效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成为城市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力量,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案例

“我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走街串巷、片区熟的优势,发现社区内出现安全隐患或不良现象时,第一时间进行反映,为社区安全、整洁、有序贡献力量。”2024年7月17日“骑士节”活动中,淮南市申通速递快递员史志厂被聘为“友好街区观察员”。“党组织为新就业群体做好服务,新就业群体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城市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党委书记金鑫感慨,近年来社区成立了“移动哨兵志愿服务队”,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重要力量。

成效

——安徽省整合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阵地改建一批,在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科学选址新建一批,利用银行网点、通信运营商服务站等社会资源挂建一批,累计建成新就业群体党群驿站9600余个,服务各类新就业群体超880万人次。

——安徽省实施新就业群体“百千万法律帮扶”专项行动,成功调解劳动纠纷5万件。开展“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等活动,惠及新就业群体8万余人。

——合肥市在40个小区推出“骑手通行解决方案”,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痛点;阜阳市设立新就业群体医疗服务站,开辟“小哥就诊绿色通道”,制定免费挂号、24小时药物配送等6类24项服务措施。

——全省引导4.76万名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园区)报到备案,8000多名党员纳入街道社区、平台企业、园区商圈党组织管理,组建688支“平安小蜜蜂”“平安骑士”志愿服务队,带动1.1万人参与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