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从强化领导、充实队伍、增强能力、激发动力、明晰重点、凝聚合力等六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紧迫任务,也是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更好服务群众的关键举措。江西省鹰潭市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从统筹、扩员、赋能、稳岗、减负、增效六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第一步,着眼统筹,强化领导。一个行动强统筹,大力实施“书记领航”行动,由市委书记带头领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项目,示范带动各地各领域书记领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项目12个。一张清单抓协调,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任务69个、具体举措92项,建立月调度、年销号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一类考核优指标,将各部门涉及基层治理的考核指标统一整合为综合考核指标,从严控制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项目、频次。
第二步,增岗扩员,充实队伍。充实街乡力量,将基层“强身”与机关“瘦身”有机结合,推动行政、事业编制下沉乡镇(街道)。设立乡镇(街道)编制周转池,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充实村级力量,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招聘700余名大学生回村工作,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聘社区专职人员。充实网格力量,在配齐配强专(兼)职网格员的基础上,选派1750名各级机关干部担任网格联络员,整合1万余名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网格辅助员队伍。
第三步,注重赋能,增强能力。加强教育培训,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班,进行专题授课,提升基层干部抓基层治理能力。开展学历提升,与鹰潭开放大学合作,每年举办全市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班,采取“线上学习+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村(社区)干部能力。注重科技赋能,依托鹰潭市智慧党建平台,推进鹰潭智慧党建平台、“3651890”党群服务热线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融合建设,打造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满足民需的“民情直通车”。
第四步,推动稳岗,激发动力。坚持政治上激励,从乡镇(街道)提拔使用表现优秀的干部到县级领导干部岗位,从基层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乡镇(街道)机关及事业编制岗位。坚持工作上支持,推行“导师帮带制”,使社区工作者尽快成长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优化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在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同时为社区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坚持待遇上保障,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干得好。
第五步,持续减负,明晰重点。精文简会转作风,坚持“短实新”文风,加强文号管理、合法合规性审查、会议备案管理,提升会议和文件质量。厘清权责减负担,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32个乡镇、13个街道建立健全审批服务执法事项权责清单、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政策依据、责任主体、主次权限等内容。精简事务优服务,进一步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整合归并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功能性指引牌。
第六步,着力增效,凝聚合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重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出台《做大做强做优村级集体经济14条措施》,推行“党建+金融服务”“联村抱团”等模式。拓宽参与治理渠道,推广“逢四说事”“铜城夜话”等议事协商机制,注重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作用,让群众“说事、议事、主事”。深化党建共建联建,推行“双报到双评议”制度,组织481个市县两级单位党组织到城市社区报到开展结对共建,1.6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网格报到服务群众。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积极组建商圈党建联盟、银企党建联盟,带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均为江西省鹰潭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