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基层治理效能。赋能,关乎夯实基层基础,关乎基层推改革、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各地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为基层赋能和减负,推动解决各类问题,实现“轻车、壮马、畅路、聚力”,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减负要“减准其负”,明晰权责边界。为基层松绑减负,把“应减之负”和“应尽之责”贯通起来,厘清界限,避免以落实属地管理等为名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转嫁基层。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强化清单执行情况监督评估,完善配套制度,确保清单落地见效。明确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让“跑会”变少、表格精简、考核合并,减少“打卡留痕”“材料政绩”等,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
赋能激励有招,基层干部有感。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将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也能有效承接的权责事项依法赋予基层,同步下放相关资源,下沉人员编制,推动基层的权责对等、财权事权匹配,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畅通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渠道。做深做实党建联建共建,统筹资源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引入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多方共治格局,更好为基层发展强筋壮骨。
数字赋能化繁为简,协同聚力提质增效。各地探索数字赋能,提高公共数据供给质量,创新公共数据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协同共享,化解基层治理事多人少难题, 弥补基层治理资源不足短板。针对基层填表报数多、多头录入、重复填报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统一建设基层“一表通”系统,实现了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数据多跑路、基层少填表”;江苏省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赋能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回应基层需求,助力民生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建设“减负在线”系统,加强对涉及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畅通广大基层干部监督渠道 ;福建省莆田市开发“基层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对基层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专属数据库,实现报表一键生成、数据自动汇总等功能……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本期特别策划报道的云南省红河州就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基层减负赋能增效路径。为基层减负赋能, 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强化协同,攥指成拳,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肩上的包袱、常挂鞋底的泥土,真正从“千条线”“千把锤”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发展、惠民生。
(本刊编辑部)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