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志愿服务在行动

冬日的天津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异常忙碌,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因为他们,市民生活更方便,城市发展更有活力;温暖他们,天津各区各单位有举措、有活动、有温度。

做好顶层设计 精心组织安排

天津结合实际,制定暖“新”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方案,指导各区和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行业党委等部门单位细化目标任务,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

近期,天津已开展暖“新”志愿服务主题关爱活动58场。市级行业党委开展“‘行行’有志 ‘协’你同行”志愿服务活动;河北区出台新就业群体“暖新十五条”举措;南开区总工会开展服务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爱“新”行动;静海区实施“凝‘新’聚力 情满‘新’田”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行动。全市依托职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小区楼宇物业等场地打造暖“新”阵地,全力建设“全域友好”场景。

天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新就业群体,根据他们实际需求和时间安排,统筹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用行动传递爱与关怀,让新就业群体在天津的生活更美好。”

注重需求导向  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就餐需求,南开区联合近400家爱“新”餐饮商户,为新就业群体打造“8元爱‘新’餐”,让他们吃出幸福味道、家的味道。

“我们在外跑单,吃饭总是凑合。现在有了爱‘新’餐,手机下单,取餐也不耽误时间,吃饭方便了,还不影响正常工作。”外卖配送员高俊峰一边说,一边进入爱“新”商家程序下单,优惠套餐和爱“新”餐补券叠加使用下单后,共花费8元。

聚焦寒假新就业群体子女“看管难”问题,天津开展暖“新”托管系列服务,多个社区开设“暖‘新’自习室”,文博场馆开展文化体验和历史文化课堂,高校组织一对一辅导,提供日常看护、功课辅导、兴趣拓展等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减少后顾之忧。

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反映最多的进门难、停车难等问题,开展信息化赋能新就业群体服务活动,运用智慧化手段提高配送效率;围绕技能提升,开设特色青年夜校课程、技能培训,为新就业群体“充电”赋能。同时,开展“搭建‘连心桥’ 点亮‘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收集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日蛋糕、一本渴望已久的书籍、一程孩子的游园陪伴,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天津的城市温度。

活动丰富多彩  温暖相互传递

春节前的暖“新”活动精彩纷呈,天津组织引导各单位广泛开展慰问新就业群体活动,通过邀请他们观看演出,把义诊义剪送进站点,捐赠物资支持暖“新”阵地建设,赠送母亲邮包等形式,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心用情将温暖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此外,天津还通过视频展播、现场互动等形式宣传新就业群体先进事迹,增强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和荣誉感。

在感受城市温暖的同时,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也积极回馈着社会。外卖配送员张兴智组建“红咸先锋”志愿服务队,现在已有300余名“骑手”加入,成为助力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红桥区咸阳北路街道红旗社区党委书记李济城说:“他们熟悉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走街串巷过程中,与居民建立密切联系,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一些‘骑手’与我们社区的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温暖送进居民家中。”

  (本报通讯员 庞乐涵)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