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微心愿”  感受温暖城(新闻特写)

幸福是什么?对快递“小哥”来说,可能是冬日里的一双手套;对环卫工人来说,可能是寒风中的一杯热水;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开阔眼界的一套图书;对残障人士来说,可能是帮助他们自立自强的一项技能……

为了让社会工作领域中有需要的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出“启航2025·最暖杭州”“微心愿”圆梦行动,面向在杭工作的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等人群征集“微心愿”,并联动政府部门、热心企业为他们圆梦,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微心愿”一

“小哥你好”

聊聊大家的新年愿望

蓝牙耳机、充电器、空气炸锅……在近日举行的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滨江片区年会上,滨江区长河街道“两新”工委与党群服务中心联合辖区爱心企业为快递员们点亮“微心愿”。

据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滨江片区负责人介绍,此次来参加年会的员工来自滨江片区的4个网点,95%都是新市民群体。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滨江片区仓管员张秋丽的心愿是给远在家乡的11个月大的女儿买个小玩具。“希望这个玩具可以代替我陪在女儿身边。”张秋丽说。

而来自杭州本地的快递员蒋杭杰的心愿则是想要一个小鱼缸:“忙碌一天后,回家看到鱼儿在水里自由来去,心情都会好起来。我负责大件货物配送,休息时间不固定。不过一有时间,我就会带着孩子去动物园、去水族馆,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个礼物他一定也会喜欢。”

长河街道落地了滨江区首条“小哥你好”友好服务街,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工作中最需要的应急维修、车辆充电、临时休息等服务以及餐饮、理发等优惠。

“此次‘微心愿’活动不仅彰显了长河街道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也展现了杭州市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长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拉近了街道与新就业群体的距离,为新的一年工作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微心愿”二

以线传情

将爱送到千家万户

拱墅区京都苑社区“三巧爱心社”志愿者徐崎流的愿望是想要一台缝纫机,希望能用缝纫机做更多爱心衣物送给有需要的居民。

“三巧爱心社”是京都苑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爱心组织,集编织、手工制作教学、助老爱老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由社区退休居民组成,目前有成员70多名。

爱心社创始人徐崎流现在是京都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也是社区第四楼道党支部书记。

“三巧爱心社”最初只是社区内喜爱编织的居民聚在一起交流手工制作心得的小天地,后来社员们开始制作羊绒衫、钩针拖鞋等编织类手工品送给居民。一些社员还自发搬来了家里的缝纫机,免费帮社区居民修改衣服,并将衣物边角料制作成环保袋、袖套,捐赠给社区有需要的人。

“对于社区内的高龄老人,我们还会送上亲手制作的保暖内衣、环保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徐崎流说,“我是党员,有义务带头做这些事,再加上每天能做做手工,感觉自己的晚年生活挺丰富的。”

得知徐崎流的“微心愿”后,浙江沙王建材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认领了心愿,捐赠了一台缝纫机,公司行政管理负责人说:“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小一件事,但能够帮助别人,我们感觉非常高兴。”

“真的很感谢政府和企业对我们的关心,真不敢相信,还不到一周时间,我们的‘微心愿’竟然就实现了!大家都迫不及待要组装完试一试了。”徐崎流说。

一个个“微心愿”,折射的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爱、邻里的互帮互助。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着眼“民呼我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以小切口探索凝聚服务群众更优路径。采用“群众点单、政府主导、社会支撑”的模式,充分发动职能部门、镇街村社、协会商会、热心企业、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群众点亮“微心愿”、传递温情,通过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把党建引领、暖心聚力的工作成效映在群众笑脸上、心坎里,推动呼声从群众中来、温暖到群众中去,实现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马思津 通讯员 余博俊)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