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共答 人民满意 基层减负赋能的红河范例

尤伟琼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为目标,胸怀全局、整体谋划,推动各方“同题共答”,深入实施“减负增效红河行动”,找根源、压责任、赋权责、增实效,探索“民族团结+基层治理”双融双促,把各族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基层减负增效的重要标准,切实把基层减负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找准“负”的根源

让基层干事创业有正气

红河州聚焦发展目标,从四个层面找准问题根源,减准其负,动真碰硬、精准施策,让基层凝心聚力、干有方向。

从思想层面“挖”问题。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论述的基础上,从思想上拓展格局思路,找准减负的根源所在,从具体工作中找准问题,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思想保障。

从表现形式“找”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能导向,既注重解决老问题,又敏锐察觉新问题,既发现显性问题,又揭示隐性问题,既紧盯表层次问题,又破解深层次问题,较真碰硬拉网式、系统性、全覆盖排查梳理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问题找得准、找得全。

从具体业务“梳”问题。着眼于“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从调研、督查、检查、考核,以及精文减会、证明事项、节庆论坛展会等具体工作整治形式主义,让基层从“削文山”“填会海”“卸APP”“减台账”“摘牌子”等一件件日常小事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能真正腾出时间精力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部门领域“查”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以州属部门和13个县市为单位,全覆盖排查清理存在的问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问题查摆不缺项漏项,努力破难题、啃骨头、打硬战,鼓励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更多工作特色和亮点。

精准“减”的措施

让基层权责相适有锐气

红河州从责任、机制、整改三个方面发力,持续抓紧抓实抓细,让基层松绑减压、轻装上阵。

对标负面清单,逐项细化明责任。瞄准目标任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明确权责,厘清职责边界,在多维度、多层面、多阶段排查基层减负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对标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10个方面具体内容,逐项压实责任,推进发现问题真改实改。

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落实。坚决防止基层负担反弹回潮,必须从组织领导和制度机制层面确保基层减负常抓不懈,健全会议统筹调度、减负前置审核、线索收集交办、问题通报整改“四项机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格局,打好基层减负持久战。

聚焦问题销号,较真碰硬抓整改。坚持把问题整改和防止反弹贯穿基层减负的全过程、各环节,真正做到问题整改“实打实”。从减负效果来看,州县(市)部门发文量、会议量及调研、督查、检查频次和考核指标数量等均大幅下降,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出“企业安静期”制度,“滥挂牌”“证明多”“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以及节庆论坛展会等全面清理,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

增强“赋”的力度

让基层破解难题有底气

红河州坚持先破后立、标本兼治,按照“接得住、干得好”的原则,在减负的基础上依法赋予基层与自身相适应的权责事项,加快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体制。

破解权责不等难题。通过明晰权责、精编简政和严管厚爱等举措,明确乡镇(街道)履行职责,梳理编制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三张清单”,健全完善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厘清基层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避免上级部门转嫁责任和不符合村(社区)实际的工作任务,赋予基层综合执法调度、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等权限。

破解力量不足难题。坚持人往基层走、编往基层划、力往基层沉,通过优化机构提效率、补充编制增人手、待遇保障稳队伍、思想激励强干劲等具体措施充实基层力量,把州县两级精简的编制统筹安排到边境县和乡镇(街道)一级,全面实施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

破解资源下沉难题。通过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基层一线聚集,在公共服务方面促进社会公平,在经济领域激活地方经济,在社会治理层面增强基层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

破解数据共享难题。通过突出数据赋能,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构建“多网合一、网格包保、分级负责”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打通数字壁垒,夯实基层治理数据底座。

坚持“实”的成效

让基层服务群众有新气

红河州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基层减负作为提升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不断增强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纠纷解民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程序上把“减”和“简”抓准抓实,整合优势,提高实战实效,全力化解群众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

聚焦民生办实事。深化效能建设,让基层“车轻马壮”、尽职履责,注重问需问计于民,以民生小实事为切入点,实施好民心工程、民生实事项目。

聚焦产业促发展。重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放开手脚、轻装上阵,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抓推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促发展。

聚焦治理促团结。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红河州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村组”等“六进”活动,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本期刊发的几个案例各有特色,各美其美,从不同视角折射出红河州基层减负有力有效。红河州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工作通过多个维度精准发力、一抓到底,具有基层减负与基层治理相辅相成、工作推进与发展成效相互挂钩、问题整改与预防反弹同步发力、短期突破与常态长效双轮驱动等鲜明特点,秉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主线,以共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为奋斗目标,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勇扛于肩的“同题共答”,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