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强化党建引领
坚持党对城乡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城乡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城乡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党组织对城乡基层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全面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功能,党组织要集中力量抓方向、议大事、做决策、管全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的效能。
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来解决新兴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新兴领域在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党工委与美团(上海)党委携手打造了上海首个“骑手友好社区”,有效解决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进门难、找路难、充电难、休憩难等突出问题。同时,发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在基层治理、公益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把矛盾和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内在活力
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伟大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需要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乡基层治理共同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并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当前,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活力相对不足,渠道还不是很畅通,需要不断完善、激发群众参与城乡基层治理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化渠道。
规范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组织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健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激励政策,创新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民主协商。在党的领导下在基层有序开展民主协商,充分运用协商和民主的方法,在反复协商、协同、参与中确保党的各项决策落地实施,切实解决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总结全国各地村(居)民创新基层议事协商的实践经验,例如,河南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天津和平区的“和平夜话”等,大力发展基层人民调解和社会调解。加强面向群众的民主协商、理性沟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议事协商能力。
依托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畅通、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基层工作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到城乡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人民至上
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城乡基层治理的价值取向。在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呼声并予以回应、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问题导向,依靠群众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发动和依靠群众,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效能。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防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主体作用。聚焦城乡基层治理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转变工作作风,破解基层治理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在城乡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四下基层”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巩固社会稳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以城乡基层稳定筑牢国家安全之本。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