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虞姬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聚焦人员、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破陈出新”,实现了“大事不漏‘网’、小事不出‘格’”的目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加强队伍建设
“为破解基层治理人少、事多、责任大难题,虞姬镇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方协同、服务高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乡贤、‘五老’、村民代表、驻村民警律师等群体作用,有效实现一网统管、多网合一。”虞姬镇党委书记周灵宁表示。
虞姬镇将全镇划分为170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92名,通过定人、定岗、定责,构建“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的工作机制。一级网格员由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网格化管理;二级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对三级网格员进行督促指导;三级网格员由乡村振兴小组长、村级后备干部、群众代表等担任,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虞姬镇充分发挥各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将乡贤、“五老”、村民代表等人员吸纳为“一约四会”成员,通过民主恳谈、乡贤评议、矛盾听证等方式,广泛参与普法宣传、村民矛盾化解等基层事务,当好法律宣传员、人民调解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涵养文明新风。
虞姬镇推行“一村一警一顾问”制度,每个村协调1名民警驻村、聘请1名律师兼任法律顾问,对矛盾纠纷户等做到“四必访”,帮助化解矛盾纠纷。
完善制度建设
虞姬镇制定网格员管理等制度,每季度召开群众代表评议会进行优秀网格员评定,确定等次,由镇党委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在星级干部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及时教育引导;对不能胜任的,及时调整。
虞姬镇各村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陈规陋习入手,将抵制高额彩礼、不乱搭乱建、孝敬父母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经过镇级合法性审查后,及时向村民公布,推动村规民约从“软约束”变为“硬规范”。建立群众参与激励机制,设立“爱心信用超市”把积分制管理作为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
“参与3次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可以加10分,三年内家中红白事未大操大办的可以加100分,而食用油、大米、面粉基本上五六十积分就可以兑换,既不花钱,质量还好。”村民说。
“积分不同,能兑换的物品也不同。简单的生活用品,少量积分就能兑换,如果兑换小家电,就要把积分攒起来,等年底再兑换。”虞姬村积分超市管理员武爱红介绍。
虞姬镇通过制订超市运转方案、积分兑换细则、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村级公益事业,真正把“行动”变为“信用”,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局面。
保障扎实有力
虞姬镇选准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土字号”“乡字号”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菌种菌棒厂,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虞姬镇在统筹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使用的基础上,每个村拿出不低于1万元的资金作为矛盾化解专项工作经费,设立矛盾调解委员会,村书记兼任调解委员会主任,积极引导群众代表、乡贤、“五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虞姬镇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视频监控全覆盖、无缝隙,把村组干部“视线”延伸到庄组、路段、河沟,实现人过留像、车过留牌,让村组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突发事故中不怕事、能扛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虞姬镇人民政府)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