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工作手记)

于水

1月10日召开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为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已成为当下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催生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新兴领域成为基层党建新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全面认识和把握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系统理念、科学举措破解难题、提高工作质量。

分布的广泛复杂性。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新就业群体达8400万人,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新就业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复杂,其中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工作的灵活流动性。与传统职业相比,新就业群体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模式上有很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不具有明确的组织从属性,依附性较低,传统定时定点的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此外,随着总部型经济、全国性平台经济的发展,劳动者更多呈现出经济联系、业务管理的垂直化特征,地方管理抓手在弱化。

矛盾的多发隐蔽性。由于新业态经济发展刚刚起步,许多行业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管理,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约配送员在平台算法管理下因争分夺秒送餐引发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新就业群体在劳动保障、纠纷维权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等。这些“痛点”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可能成为引发社会风险的“燃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强化组织建设。针对当前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单一部门统不了、平台公司管不了、基层组织兜不住的问题,需厘清行业、平台、条块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党委部门统一领导、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条块协同的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格局。重点加强全国性平台经济企业管理,既抓监管也抓党建,既管平台也管人员,推动党组织向企业核心业务部门、业务板块、分支机构、子公司等延伸,建立一管到底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与企业组织,党的工作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积极推进新业态下党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形式、管理方式创新,探索功能型党组织,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提高社会参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新就业群体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要充分利用新就业群体工作自主灵活、跨区流动等特征,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城市建设、社会公益、社会治理,形成有效治理合力。通过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搭建各类友好场景,组织新就业群体兼职社区“哨兵”,化身城市“啄木鸟”,使之成为基层治理中的新生力量。通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和社会认同度,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加强关怀服务。党建工作要得到新就业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关键是要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紧盯新就业群体普遍关心的劳动关系认定、维权渠道不足等具体问题,出台实实在在的解决措施。规范新业态经济的发展,引导平台企业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员工权益、社会责任等关系,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和促进者。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管,维护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强化示范带动,通过评优评先来树典型、立样板,引导新就业群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