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启东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通知,实施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20条举措,聚焦效能提升、资源融合、作用发挥,在做实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上重点发力,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聚焦效能提升,推动组织体系高效运行
落实党建责任。实施新就业群体党建“强基提质”行动,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每半年开展党建工作全面摸排,采取联合建、区域建、孵化建等方式,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应建尽建。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新业态企业,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推动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两新”工委“1+1+具体工作人员”沟通联系机制,明确区镇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牵头抓总、组织委员分管负责、专职人员具体推进,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各负其责、区镇和街道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两新”工委工作效能。
畅通联“新”渠道。将解决新就业群体重点关切问题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牵头住建、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调研问需、意见收集、问题协调、督办落实等工作。2024年以来,开展新就业群体调研走访活动8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5次,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投递难”“进门难”“停车难”等问题53个。
聚焦资源融合,推动关爱服务精准有效
夯实阵地基础。实施“阵地聚新”行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围绕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在重点商圈、主干道、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规划建设58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形成1个新就业群体活动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志愿服务驿站、红“新”驿站3类驿站,银行网点、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N个场所的“1+3+N”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确保新就业群体工作有补给、学习有场所、服务有保障。
构筑服务生态。联合群团组织及职能部门组建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共同体,推出暖“新”托幼、安全护“新”等系列关爱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设新就业群体“爱‘新’暑托班”21班次,开展“夏日送清凉”系列活动20余次,为新就业群体发放暖“新”礼包300余份、矿泉水200余箱。开展医保政策、交通知识等专题宣讲会3场,免费发放电动车维修券、体检券、专属定制保险,惠及新就业群体2000余人,积极营造尊“新”爱“新”的良好氛围。
助“新”成长成才。实施助“新”成才行动,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大、无固定工作场所等特点,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积极打造情景式教学点位,开展技能大赛、创业辅导、行业规范等专题培训。依托南通开放大学“江海新才”学院,联合各基层党组织、行业党组织累计发动37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学历提升专项行动。协调财政、人社、工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确保学费补贴、助学金、奖学金等相关补助政策落地落实。
聚焦作用发挥,推动基层治理共治共享
投身志愿服务。健全完善“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双向服务”激励机制。组建“红色邮路”“红新小哥”等15支志愿服务队,建立“小哥结对”帮扶机制,梳理制定健康护理、政策宣讲等“6+N”特色服务项目。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慰问等志愿活动30余次,200余名新就业群体通过买菜送药、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服务方式,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群众排忧解难。
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双线排查”,引导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到所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健全推广“积分兑换”激励机制,细化兑换奖励办法,有效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选派70余名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流动网格员、文明观察员、网络监督员,通过文明“E启拍”、网格联络群、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途径参与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累计上报各类社区治理问题463个,推动新就业群体在社情民意传递、突发事件上报等工作中有效发挥作用。
参与议事协商。联合司法、人社等部门开展益“新”护航行动,召开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沙龙,解答劳资关系疑惑点,帮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门熟路的工作优势,挑选10名人缘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兼职矛盾调解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参与矛盾调解、公共事务协商等工作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本文由江苏省启东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