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筇竹产业 解锁致富密码

王飞 钟腾军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素有“筇竹之乡”美誉。近年来,大关县竹产业协会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大关县筇竹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服务、反映诉求、国际交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助力大关县构建“基地培育+园区加工+新型主体+农户+竹旅融合”百亿筇竹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小筇竹”变“大产业”,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大关县竹林总面积达116.53万亩,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20.8亿元,竹产业发展受益群众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

立足竹资源优势,助推规模发展

壮大基地。围绕县级确定的“100万亩筇竹+30万亩方竹等其他竹”的目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协同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组织化全覆盖推进竹基地建设。目前,全县筇竹基地面积已由2018年的20.83万亩增至102万亩,比2018年翻了接近5倍。

完善设施。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基础设施问题,促成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到哪里,设施跟踪建设覆盖到哪里”。目前已实现新建产业路700余公里、采笋道100余公里,设立管护及休息间20余个。

培育主体。参与《大关县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大关县一县一业筇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定,成功引进成都吉食道、四川泰之味、浙江安吉景彦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用活“竹业贷”,扶持培育发展笋材加工企业19家、涉竹村集体经济组织28个、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竹产业专业村30个。大关旭红、大关瑞兴、大关森林、大关水池湾4家涉竹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

做强品牌。主动为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县级出台奖补办法支持竹笋绿色生产。认证有机筇竹笋基地36.4万亩、省市县“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8.88万亩。2019年、2022年,大关县连续两届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20个“绿色食品牌”发展特色县,“大关筇竹笋”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延伸竹产业链条,助推产业升级

人才赋能提质量。依托院县合作机制,建立筇竹研究院、筇竹实验室等竹产业科研平台,推动中国林学会乌蒙山混生竹产业服务站落户大关县,以“凤凰计划”(昭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为契机组建董文渊专家工作站,网罗各种专业人才深耕大关。制定生产标准7项,建成大关筇竹科技小院4个、科技竹园25家,推广应用国家专利技术培育筇竹轻基质容器苗,筇竹成活率从40%提高到98%,成林竹笋亩产量800斤以上。

研发产品增效益。鼓励协会会员企业把产品研发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全域开发、全竹利用,开发有笋干、清水笋、盐渍笋、开袋即食笋和调味笋等系列产品,研制出筇竹家具、筇竹拐杖、竹毛笔、竹打火机、竹灯具等筇竹产品,筇竹笋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筇竹家具多次参展国际性大会均获金奖。2023年,大关县筇竹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8000余万元。

宣传推介拓市场。协会牵头会员企业赞助,成功举办两届筇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筇竹文化节、上海“山海情谊长·浦江竹韵潮”大关筇竹产业推荐会、浙江安吉大关筇竹产业推荐会,大关筇竹被国内外广泛认知,持续擦亮“中国筇竹之乡”名片。

竹旅融合添活力。树牢“大景区”开发理念,坚持农、工、文、旅一体推进,将筇竹元素深度植入大关的山、水、云、茶、瀑、泉等特色,高品质规划打造一批竹林休闲生态园、竹文化博览园和竹林康养体验中心,着力构建起“筇竹+文创+旅游”融合发展良好格局。大关黄连河风景名胜区获评国家4A级森林康养公园,木杆镇细沙10万亩绿美竹园基本形成林上珙桐、林下筇竹的天然氧吧。

做好竹经济文章,助力群众增收

完善机制保增收。充分发挥竹产业协会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与市场治理作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协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竹笋实行保护价兜底收购,有力解决了外来资本分割布点、压价收购等损害竹农利益问题,激发群众种竹积极性。

龙头带动稳增收。由协会牵头动员,组织当地劳动力参与园区建设,到会员企业就业,实现本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吸纳就业3000余人,年务工收入5000万元。鼓励鑫兴、国丰、旭红等企业大户流转竹基地经营,带动其他3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大户流转经营面积共计10万亩以上,按目前流转面积计算,丰产后竹农可直接获得资产性收入1亿元以上。

技能培训促增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积极组织协会会员企业参与各级开展的种植技术、笋材加工等技能培训200余场次,筇竹文化节期间100多名全国竹类专家齐聚大关问诊把脉;2024年,协会牵头组织专班50余人分别奔赴四川青神、浙江安吉等地培训,让学成归来的技术骨干将掌握的技术知识传授给竹农和产业工人,帮助他们提升技能。

管竹护竹助增收。组织群众参与管竹护竹,变“要我种”为“我要种”、“要我管”为“我要管”,每年5~6月组织方竹管护抚育、10~11月开展筇竹抚育,全年集中开展幼林抚育40万亩,覆盖群众7120户3.2万人,带动低收入家庭户均增收3000元。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