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变轻了,干劲更足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社区门口的挂牌更加规范了,基层治理力量更加充实了,居民贴心的服务更加多样了……2024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基层“权小责大”“人少任重”“事繁效低”“治理分散”等关键问题,坚持“大车”减负、“小马”赋能双向发力,有效助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轻车减载”焕发基层活力

走进汇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下面悬挂着社区党委、居委会、监委会3块标牌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清爽干净。在社区空间,微党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性引导牌清晰醒目,社区服务、活动信息一目了然,前来办事和休闲的群众一眼就可以看到。

“净墙”“减牌”,净的是社区阵地的清朗空间,减的是形式主义的臃肿负累。2024年以来,金牛区通过精简机制牌子、精简证明事项、精简考核创建、精简信息终端,着力推动13个街道、90个社区“轻车减载”,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金牛区开展全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机制挂牌专项清理行动,清理标识挂牌、上墙制度等,社区的标识标牌和功能引导更加清晰明了,还社区一个清爽亲民的温馨环境。印发工作明白卡,明确划分102项街道属地职责任务和 43项社区行政协助事项“分界线”,明确社区不应承担事项和不应出具证明。印发《社区“两委”成员考核管理实施办法》《网格员职责清单》等文件,规范负面事项不纳入社区、网格考核内容。此外,精简信息终端。对功能相似、重复使用的终端予以清理整合,注销多个使用频次低、业务功能弱的“僵尸类”“空壳类”信息化终端,整顿清理面向街道的微信工作群,全面推广使用“报表通”,推动业务应用系统整合接入“蓉政通”、市民应用终端接入“天府市民云”,有效减少社区工作者“键对键”工作、加强“面对面”服务。

“壮马赋能”激发干事热情

“这是我们社区今年新招聘上岗的社区工作者,还是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嘞!”跃进社区党委书记叶飞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优化队伍结构,金牛区2024年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共计招聘了498名社区工作者,让全区社区整体队伍平均年龄下降约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86%,达到“每万人常住城镇人口18名社区工作者”标准。同时,还通过组织赋能、网格赋能和智慧赋能,推进基层减负并强化干部担当,让广大干部腾出手来办实事、破难题、解民忧。

金牛区全面规范街道、社区借调人员,新成立街道事业单位城运中心,推动13个街道满编运行,畅通基层工作人员上升渠道,成功选拔4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1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编任街道党工委委员。强化网格赋能,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同步调整优化居民小组94个,实现社区二级支部、城市居民小组自治范围与一般网格范围重合。联动红旗连锁金牛区370家门店打造“格格驿站”服务阵地,配备党员报到码、应急医药箱等“红十件”服务设施,为微网格员、新就业群体等提供便捷党务、生活服务。

健全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据金牛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金牛区采取减负跟踪监测、社会资源统筹、多方下沉共治三项机制,实现基层减负工作“减牌不减服务,摘牌不降质量”。

建立减负跟踪监测机制,进行“专项督查+常态监测”跟踪监督,设置2个街道、2个社区监督直报点,建立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制度,每月常态化跟踪部门下沉基层工作事项,定期专项联合督查挖掘减负痛点问题,通报并整治基层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5个,举一反三帮助部门从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健全社会资源统筹机制,分类推进1个区级、2个街道级、5个社区级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供需对接、有序竞争、过程监管等机制,一体推进项目发布、资源链接、赋能支持,梯次培养10家社区社会企业、402家社会组织和1748个社区社会组织。健全多方下沉共治机制,充分用好“四下基层”“双报到”等机制,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先锋志愿者等力量下沉基层、进网入格,将93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编入一般网格,推动社区民警、社区律师等专业力量下沉小区。

(本报通讯员 向国华 许娅)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