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矩阵护航群众心理健康

天津市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西青善治‘金钥匙’计划三年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心理服务需求,着力健全心理知识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心态指导、心理危机干预与评估等互联互动机制,构建暖“心”服务矩阵,护航群众心理健康。

聚焦“专业度”,壮大服务力量

西青区充分发挥党建共建联建作用,撬动区内服务资源,与多所高校签订联合共建协议,组建包含1名心理学教授、7名副教授在内的高校专业团队,通过课题合作、调研座谈、线下“坐诊”等各种方式,为全区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专业化支持。同时,深挖辖区干部职工资源,打造心理服务兼职队伍,通过组织心理专业培训,提升干部职工心理服务技能,鼓励参加心理咨询技能考试。“一年内,我们有60名工会干部经过专业考试取得了证书,这为我们全力做好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坚实支撑。”西青区总工会负责人说。当前,兼职“心理疏导员”们,活跃在西青区11个街镇村居、商圈楼宇,用专业服务赢得群众称赞。

聚焦“便捷度”,畅通服务渠道

为方便群众随时寻求心理支持,西青区开通“早八晚八”12小时“不打烊”心理服务热线。“现在工作压力大,心理难免有‘堵’的时候,就想找人说说话。有热线后,确实很方便,大家也不用见面,我感觉更能放得开了。”西青区杨柳青镇居民李鑫说。心理热线开通后,群众获取心理咨询服务更加便捷,有效降低了大家对心理咨询的抵触,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此外,西青区还创新网络服务模式,开通网上心理服务板块,做到在线客服解答,支持平台留言及时回复,累计收到心理咨询留言120余条。

聚焦“有温度”,建强服务阵地

在西青区心理疏导中心,几名居民正佩戴VR眼镜,进行心理纾压。为做好心理服务,西青区打造了200余平方米心理疏导中心,中心内设心理咨询室,配置VR沉浸式训练系统、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智能呐喊宣泄系统、智能击打宣泄仪,让来访者在享受游戏、运动、反馈训练过程中,增强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西青区还开发西青工会APP,提供“心灵课堂”服务,并根据来访群众对各类话题的关注程度,形成心理健康、焦虑专题、趣味心理、家庭心理、职场心理、抑郁专题等六类动漫小视频,帮助咨询者正确面对困惑和压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网约配送员韩义说道:“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在等送餐的间歇,刷刷小视频,娱乐的同时,增长自己心理健康知识,让我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聚焦“精准度”,创新服务形式

在西青区张家窝镇四季花城社区,一场针对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讲座正在进行,现场不时传来热烈掌声。“开设什么课程,我们由群众来定。”四季花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莹说,“西青区总工会精心设置课程‘菜单’,我们通过征求群众建议,实现课程‘点单’,提升群众满意度。”培训课程“菜单”,涵盖焦虑管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应对、夫妻关系处理等30项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矛盾,纾解心理压力。当前,全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辅活动百余场,惠及1.2万余人次。针对特殊个体,西青区坚持“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汇集心理专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开展一对一心理服务,确保快速介入,有效治疗。

(本报通讯员 杨春雷 李智弘)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