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两会看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

1月中下旬,全国多省份密集进入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时间。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如何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建言献策。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津生表示,聚焦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新兴领域利益协调机制。天津以打造“全域友好”场景为抓手,积极探索适应行业特点、紧贴群体需求、满足各方关切的服务管理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协调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他们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休息难、喝水难、就餐难,是许多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陈建华看来,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都需要关心关注。目前,杭州市正聚焦新就业群体“一扇门、一餐饭、一张床”等高频需求,探索关爱体系构建。针对吃饭难问题,杭州探索社区食堂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开放。在余杭区仓前街道有家小哥食堂,花上个位数的钱就能吃到热乎饭。在居住上,杭州市推动建成一批区域化、集中性“友好公寓”,供新就业群体入住。杭州市钱塘区蓝领公寓里的“骑手之家”服务点已经投用,生活设施齐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可以拎包入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考察广西壮族自治区时强调,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郑胜景建议,要健全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权益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保障劳动者权益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探索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权益工作融合共进机制,聚焦数字赋能和资源整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工作质效。同时,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支持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加培训,加大培训补贴资金直补企业力度。优化新就业群体公共就业服务,做好重点企业、平台企业用工监测,动态掌握情况,服务好企业招工和劳动者就业。优化社会保险办理服务,推动落实网上办、掌上办、异地通办等高效便捷措施。优化综合服务,建设“司机之家”“小哥驿站”“暖心驿站”等综合服务平台。

如何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让新就业群体的声音更好地被听见?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军在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中建议,立法机关应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劳动者、劳动关系等基本概念,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上海市人大代表、快乐集团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朱雪芹建议,要以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为引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压实平台企业建立协商协调机制的主体责任;立足行业实际,科学确定平台经济协商协调的劳动标准;推动上海率先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立法,突出平台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工会组织及行业协会各方责任,细化协商协调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强化法治指引和保障。

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关心关爱,河北省人大代表、快递员张永基表示:“我要把工作干好,包裹的揽收、投送一刻不能耽搁,一个也不能出错!”从快递员到省人大代表,张永基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快递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多年的配送中,他发现,优秀的快递员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今年,我将把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视为重要使命,推动快递行业服务体验迈向新高度。”张永基说。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